想写点什么,不是写作,单纯的写,写文字。
我落笔很重,写字很沉,连纸背都会有深深的印记。于是每次写字,总是写不了几个字手就会很酸,腕子很累,然后自己潦草。我原本写字就急,即便描了好多年的字帖,还是练不好娟秀好看的字。自己潦草慌乱,不堪入目,有的时候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写了什么。加上错别字,涂涂改改,总是会糟蹋了我高价买来的本子,心很痛。
可是即便这样,我还是喜欢文字,喜欢写。文字对于我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代替的。
作为学生,深切地感受到ppt已经逐渐代替了黑板,成为重要性堪比粉笔的教学工具。用ppt上课很快,很干净,很省力。可我总觉得,用ppt上课的老师,比用板书教学的老师,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还有点重要的东西。他们或许掌握技术,可缺少了,比技术更重要的东西。体验么?激情么?我不知道,可就是少了点什么。
甚至连学生都开始依赖于这种技术。上课的时候安静的听,临近期末,再把所有的ppt打印出来作为复习资料。可不管怎样,我还是只喜欢记笔记,而且一定要记笔记,用手写的方式记笔记。一定要手写,我无法理解用app记笔记的人。即便到了期末,也要把重要的知识点写一遍,才觉得学会了,记住了。写,好像成为了我的思考方式。不写,就不知道该怎么思考。
不仅是上课,即便自己做ppt,也一定要手写罗列一份菜单,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开始制作。即便做好了ppt,若是需要答辩,还是会手写一份讲稿,不必把每个字每句话详尽的写出来,只要写出重点就好。就算打印出来的讲稿,心里也觉得空虚,不安。
每次写东西,小说,散文,鸡汤文,不管是啥,都一定要手写一份提纲,把零散的逻辑好好整理,才能知道如何动笔。手机里的思维导图app,原打算可以用来整理小说的章回目录,只用了一次,最终还是用最原始的手写的方法。
好像,只能用手机保留那些突如其来的灵感,和文章最终的输入。那些更重要的过程,总是要用笔的。没有理由,没有原因,这可能就是安全感吧。
好像,那些并不热烈却急切想要表达的情绪,那些没那么跌宕起伏却很像诉说的故事,那些在脑子里零零散散并没有成形的灵感,都只有用笔,才能表达。好像只有在手写的自己,才能达到一种属于我自己的“才思泉涌”。
写日记的时候,总是能从一件件小小小小的事件里,找到许多写作的灵感,偶尔可以找到一个意外的词表达或者形容,或者联想起另一个事件然后有所感悟,再或者心里突然涌现一个自创的金句,然后慌慌张张记录下来,反反复复斟酌好多遍,然后开始骄傲自满。总是可以有更多的灵感,像熊瞎子掰苞米一样,写着写着,想着可以这样写。可是写到那里,却又自然而然的换了一种写法。落笔和想法永远不一样,写完了才发现写出来的东西也远离初衷。还好并不是不好的远离,是换了一种方式优秀,哪怕并不优秀。然而即便这样,还是莫名其妙的感受到一种合理发泄情绪的清爽,头脑中的任督二脉被打通的舒畅。好像自己的头脑和情绪去健了个身,有点累,却很爽。
用电子设备表达,也很爽,也很通畅,却没有蚊子一样酣畅淋漓。手写的东西,写了就是写了,落笔就是落笔,哪怕错了,写了也一样是写了,有迹可循。用电子设备写作。写写停停,删删减减。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词句的表达上,反而有点拘谨,少了一份痛澈。
即便手机的app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我对于手机的依赖几乎存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就是无法接受用手机代替笔,代替纸,去完成使命。嗯,少了一份安全感。
这不是怀旧,这是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