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成绩下滑了,要补习!
小浩是我姑姑的儿子,今年读六年级。他刚上五年级的时候,成绩比之前了下滑很多。
姑姑很担忧,拜托我替小浩补补课,我答应了。
我每周去给小浩讲两个小时作文课。小浩不怎么聪明,但是非常勤奋,学得很认真。两个月后,他期末考试,作文被拿来当了范文。姑姑高兴极了,对补习的神奇效果深信不疑。
孩子成绩不好,要补习,是很多家庭的常态。的确,孩子的课堂效率有高有低,学校教学也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学生。如果成绩暂时落后,适当补习确实有助于提高成绩。
我念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也不好。家里给我请了一个家教。几个月下来,我在他的指导下找到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方法,数学成绩也从平均线提升到前几名。
我的成绩稳定下来后,家教老师就请辞了。
他告诉我:“课后补习,无论效果好坏,都会占用你的休息娱乐时间。补习时间一长,你会很累,甚至会感觉学习成为了快乐的反义词。这样的话,补习反而妨碍到了你的正常学习。”
所以,最好的补习,应该在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找到学习兴趣的时候就宣告结束。而遗憾的是,这样明智的家长少之又少。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初有成效的补习,只是一个开始。
02补习有效果了,继续补习!
姑姑见作文课颇有成效,想着其它的科目也要加把劲,就到补习机构给小浩报了数学班和英语班。于是,小浩的周末,只剩半天能休息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会留两个描写练习当作业。后来,小浩央求我:“姐姐,我晚上做作业要做到十二点才能睡觉,描写练习直接在课堂上完成好不好啊?”
我数了数小浩的作业,有五六张卷子,密密麻麻的,于是就说:“其实你现在的作文水平是不错的,就不留作业了。再巩固一个月,你就可以不用上作文课了。”
当天晚上,我接到了姑姑的电话:“我听小浩说,一个月后就不上课了?虽然他的作文有很大进步,但是一放松下来,就可能前功尽弃。如果你时间宽裕的话,就给他多上一阵子吧。”
补习班,一旦上了,就一发不可收拾。很多家长认为,“温故而知新”,所以补习应该持之以恒。但是,学习之所以为学习,就是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而不是在已经学透了的知识上面,重重复复地浪费时间。
成绩上去以后,还要持续不断、变本加厉地补习,就会使补习变成常态,变成孩子课余生活的一部分。
我的邻居小欣,脑子很好,但是学习不用功,成绩总是垫底。她妈妈特别着急,给她报了很多个补习班。成绩稍微有起色后,她妈妈就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逼着小欣一三五晚上补数学,二四六晚上补英语,周六学画画,周日学钢琴,想着“万一成绩提不上去,还可以当个艺术生。”
但是,小欣在这样的重负下变得特别厌学,恨学校、恨补习、恨家长,脾气越来越暴躁,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少。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希望能有好成绩,但是,有太多家长,不理会孩子真正的想法,希望孩子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全都用来学习。他们对各类补习班寄予厚望,然后,把自己望子成龙的期待,通过繁重的补习任务,强加到孩子身上。
03补习效果下降,更加努力补习!
小浩上六年级以后,一直找不到学习文言文的感觉。但是,他的周末已经几乎全部贡献给补习班了。这时候,有朋友建议姑姑:“可以让小浩平常晚上在家看教学视频啊!我知道有一家网课很不错的……”
于是,小浩除了平常在学校上课,周末在机构上课以外,晚上还多了一项任务:在家上网课。
渐渐地,我感觉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小浩不像以前那么认真积极了。他还迷上了手机游戏,原本提上来的作文成绩,也有了下降的趋势。
姑姑有点恨铁不成钢,跟亲戚们抱怨:“我花了那么多钱,供他上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补习班。我周末也不得休息,来回接送七八次,不就是希望他能考个好成绩吗?现在倒好,他的排名越来越靠后,还整天顾着玩游戏,这可怎么办呢?”
小浩是个公认的好孩子。而我亲眼看着他,一步一步,从主动认真学习,变得对学习提不起劲,还要为了不让妈妈生气、失望,强迫自己学习。
姑姑对小浩的成绩感到极度不安:担心他排名落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考不上好学校,担心他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前途未卜……
隔壁家阿姨对小欣的强迫式补习,更会让小欣在厌学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让学习成绩成为破坏亲子关系的元凶。小欣曾跟我说:“我要使劲花钱,花光妈妈的钱,她就交不上补习费了!希望妈妈一直出差,不要回家,就没人逼我去补习了!”
家长的焦虑一定会传染给孩子的。本来孩子就在为自己成绩不佳而烦恼,又为家长的焦虑而焦虑,还对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应接不暇。换作是你,一周七天,早八点到晚十二点的辛苦工作,每周休息半天,你受得了吗?
04家长中的“补习怪圈”
根据某市场调研机构的教育行业调查,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中,补习率均接近100%,有的甚至超过了100%。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学生,都至少在上一个补习班。
我国人口众多,竞争激烈,从高考口号“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就能看出,我们的教育是竞争导向的:你要赢,你要考高分,你要拿第一名。于是,为了“赢”,家长就会让孩子疯狂补习。
隔壁老陈的孩子上了两个补习班,我的孩子就要上三个;妹妹的儿子考了前十名,我的孩子就要考前三名……家长的焦虑感、好胜心、攀比心有多重,孩子的补习之路就有多艰难:成绩不好要补习,补习效果好了要继续补习,补习效果下降,更要努力补习力争上游!
到了最后,很多像小浩一样原本爱学习的孩子,越来越抗拒学习,越来越喜欢到虚拟世界中去获得片刻的发泄与安宁,而像小欣一样原来就对学习提不起精神的孩子,更会厌恶学习,埋怨家长。而很多家长,丝毫不反思自己,却把一切都归咎到孩子的不用心、沉迷游戏中去。
就这样,补习班毁掉了孩子对学习的热爱,甚至成为了破坏家庭关系的元凶。但是,这一切都是补习班的错吗?
不是的。也有很多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在校学习效率不佳,通过补习,提高了成绩,增强了自信。但是,补习的意义,并不在于增加课外学习负担,而在于找到孩子的学习兴趣,发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所有科学的补习,都在于适可而止,而非望不到尽头。
孩子成绩欠佳的时候,父母要能够温柔坚定地相信、支持和鼓励孩子,并有勇气去接受孩子可能并不那么优秀的结果。毕竟,孩子可以输掉考试,家长不能输掉信心。支撑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不仅仅只是考试成绩,还有对学习由衷的向往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