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家乡前往河北上学前,我比较喜爱的运动项目是乒乓球,也就是我们的国球。唯有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才能使我切实体会到运动的洒脱与快乐。
说起我与乒乓球的故事,就需要追溯至遥远的小学、初中时期。那时候,不论是老家附近,还是学校里,并没有专业的比赛球台、优良胶皮制成的球拍,以及精心装饰的比赛场地。
所谓的球台是是由两块儿方形的、厚厚的石灰板拼接而成,并由六摞砖头以横竖交替的方式所垒砌的“方柱”来支撑两块石灰板。而球台中间的球网则是由5~6块砖头依次排列而成。
虽然球台看上去略显粗糙、简陋,但丝毫不影响我们打球的火热和激情。每次下课铃一响,我们就会以百米冲刺般的速度冲向位于操场的乒乓球案。
由于操场上的球台有限,有些人,跑得比较快,很荣幸地占到一个球台,并和几个同学开始正式的打局比赛,通常11个球为一局(以双方的失球数作为比分,谁先丢满11个球就被淘汰)。
还有一些人,虽然也很喜爱打乒乓球,但由于个人速度的限制,没能抢到空闲的乒乓球台。只能作为球台旁边的围观者,排队等候上场的机会。
而我更多时候属于前者,很幸运地抢到一张宝贵的球台。起初,由于球技有限,时常游走于打球者与观众之间。也许,正因为有围观的观众,大大激发了打球者表现自我的欲望和精进球技的决心。
慢慢地,在经历N多次被淘汰和平时刻苦的训练,个人的球技获得了大幅度提升,力压众多球员,成为球场上的常胜球员,得到了围观同学肯定和赞扬,享受着胜利后的满足和喜悦。
原本以为,伴随着乒乓球长期的陪伴和成长,乒乓球运动注定会成为我一生的挚爱。可当我来到北京,开始了快节奏的大城市生活后,才发现当初的“以为”只是个人的美好愿景。
在大城市里,专业乒乓球球台和球馆数不胜数,但是真正喜欢打乒乓球的着实不多。在公园、在球馆,打乒乓球的还是中老年人居多,因为更多的青年人,大部分时间要忙于工作、家庭和生活。
即便从忙碌的生活之余,抽出时间来参与运动,大多数青年人会选择打羽毛球,而乒乓球也沦为无奈之下的备选。
正是在这环境的影响下,当初我对乒乓球的那份挚爱出现了动摇,进而尝试一些全新的运动——比如羽毛球、飞盘等。
到如今,羽毛球和飞盘已经成为我忙碌之余的主要运动。时常会在周末,约上同样喜欢打球的朋友,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羽球大战;或是去到奥森的大草坪,和众多的盘友们,来一场“随盘奔跑自由是方向”的飞盘盛宴。
现在的我,虽然开始更多的参与一些新运动,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曾经的挚爱——乒乓球运动。偶尔还是会跟有着同样爱好的朋友一起打打乒乓球,作为新运动中间的一种连接和穿插。
正所谓:结识新运动,不忘老运动。愿我们在buduan拓展新运动之时,记得把那些曾经挚爱的老运动给捡起来哈!唯有新旧相结合,才会使我们个人的运动不但具有丰富多彩的宽广度,还具备了岁月所沉淀出来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