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民:古建修复毫无意义

他说:“古寺庙、古美术是无用的长物”,“过一万年什么东西都会朽烂”,搞调查“不过是少年人没事找事”。保存古迹要花钱,“一文钱也应吝惜”,“当下由国家之公观之,古物之类断不可置于眼中”。

福泽谕吉

上面这些听起来很耳熟的话出自九鬼隆一的老师福泽谕吉,作为启蒙日本“脱亚入欧”的思想家,他是不折不扣的“反文保派”。

但日本最终没有按他的想法发展。对日本近代文明启蒙期起重要作用的冈仓天心,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好的诠释了“脱亚入欧并不能让日本变文明”: “当日本沉溺于和平安稳的技艺时,西洋人把他看作野蛮国家,但当日本开始在满洲战场大肆杀戮后,西方将它唤作文明国家了。”

福泽谕吉的极端“反文保”与当时的日本国情有莫大联系,而当代,部分中国人扛起“反文保”大旗则很让人费解。

他们把故宫修坏了:

北青报关于《 单霁翔叫停故宫修缮背后的无奈 》的报道: 【故宫修缮被叫停背后:采购选材用便宜货】故宫“百年大修”计划持续到2020年,而2014年至2015年间,这一修缮工程却被中止了一年多。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原委:一是中标的单位没有队伍,中标之后才开始找包工头,包工头找廉价民工,民工没有传统技艺;二是政府采购所有的材料都要货比三家,却是比哪家最便宜而不是最优质;三是由于老工匠没有干部身份,退休后不能返聘,而他们培养的年轻人大都是周边地区的,没有北京户口进不来,北京本地的年轻人又不愿意学;四是执行不科学。单霁翔说,“如果用这种方法修,修一栋会坏一栋。我们没法负这个历史责任。

故宫尚且如此,全国各地的古建修复就更不必说了。官员委托亲属办小公司,小公司挂靠有修复资质的公司揽“工程”。至于修的咋样他们是不在意的,毕竟缺乏监督。把长城用水泥刷平后还能狡辩成“你们不懂这是修复”的地方官员很清楚,只要拉一群五毛和媒体在身边就能通过“文物修”富。

他们觉得文物修缮不应当变成一件很“麻烦”的事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堂修复的时候,整座金堂被解体成一根根木材,每根古木材有自己的标号,专家在对木材进行分析后,将他们分为“可用”“修复后可用”“不可用”三类。只在古木朽烂腐败之处,用新木材填补。

徽州的金紫祠在百度百科中尽是溢美之词

百度百科中的金紫祠
2010年1月13日拍摄未修缮的金紫祠贵砖雕漏窗
修复的时候这些雕漏窗被人踩碎
维修前完好的木构建
修复时这些木构件的待遇
修复前
修复时被砸碎的。。
修复后

这是我发布“金紫祠遭遇维修性破坏”微博后,网友的留言

网友留言

不仅是“网友”发声,一些主流媒体也纷纷发出“修复严格执行维修方案”,“施工至今没买一块砖头”;留住徽文化的符号,“还原旧貌不添新的建筑”;共同参与文物保护,“让徽文化世代传承下去”的呼声。

们觉得“要想富先修路”是唯一真理

与奈良唐招提寺金堂修复相同,一些奇怪的国家在修复老石板道时,居然每块石板也都有标号。然而徽州

未修复
修复
老石板敲碎仍在一旁

这条微博同样是被打压,评论区涌入大量“我就是XX人,我们这里根本没有换”“你凭什么要求我们用老石板,我们也要好的生活环境”。

换这些石板道和改善你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吗?老石板道当年铺的时候就已留有缝隙便于排水。

他们很清楚中国能够参与古建修复的匠人只会越来越少

北青报提及的是“老工匠没有干部身份,退休后不能返聘“”。这句话表达的很委婉,今年可以说是“匠人年”,“匠人”这个词已经从街头烂到街尾了。在一篇篇鸡汤文,小清新的帮助下,部分人顺利的将“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做到极致”与匠人画上等号。这套理论在日本很适宜,但以中国现在的状况,80年代由国家扶持的最后一批传承手艺人已老去,这几年没能留下的就不可能再留下了。面对这样的现实,媒体不将关注点放在这些老匠人身上,反而通过捧“煮饭仙人”、发掘中国的“仙人模式”博眼球。 “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做到极致”值得尊重,但即将失传的手艺、无后的匠人是“N代人,N辈子,一件事,做到极致”不是一个人,一辈子就能做到的。等保下了他们,无论是找“煮饭仙人”还是找“酱菜仙女”“麻酱仙子”“豆奶仙童”都随意 。

文物修复过程中,需要他们的环节因为“身份”不能聘请他们。一把年纪,不懂营销、不懂如何申请国家扶持,只能在家做做小物件。没有良好稳定的经济收入=不会有年轻人愿意传承手艺。

部分人衡量国外手工艺品的价值时以“手工难度”做标尺,衡量国内手工艺品的价值时以“机械也能代替”做标尺。未被发掘的真匠人,花费半年甚至于更久时间做出的作品还比不上普通人半年的工资。

保护、传承、创新是有顺序的。连“保护、传承”都做不到,谈创新??

他们坚信修复文物毫无意义,但他们却向往去日本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传统建筑群和文化景观都属于文化遗产。为了保证将奈良市、京都市等古都以及镰仓市等市町村的历史性景观留传给下一代,以便增强他们对国土的热爱,更好的发展本国文化。日本还专程制定了《古都历史性风土保存特别措施法》。

这项实施法中对于“历史性风土保存地区”有这样的规定:新建建筑物、改建或增建、建造宅基地、开垦土地、采伐树木、采集土石都需要向府县知事或者市长提出申请。历史性风土保存地区中的核心地区被划为“历史性风土特别保存地区”,建筑物改变颜色、打室外广告等,都要提交申请。然而

百度百科中的大理坑
大理坑
2014年大理坑

日本各地的地方政府都有各种保护历史性景观的特别条例。这些条例主要是为了避免文化景观的过度商业化。然而

(这里没有图,案例太多)

更为不幸的是,中国已有了我刚刚所说的这些条例(或相同,或雷同)

他们将古村保护视作提高村民物质生活的障碍

古村保护规划不缺好的设计师,缺的是好“中介”。比起敲石板,因不可描述的原因修坏古建,地方政府将优厚的政策、资金落实到古村“下水道”“垃圾处理”上更有意义。扭转村民对于“改造老宅要花很多钱”的错误想法,充当“中介”为有改造意愿的村民推荐好的设计团队。

卢村木雕楼
图片选自《徽州:捡拾历史的碎片》

关注文保、关注徽州

当我们去奈良感受些许唐风的时候,可否考虑关注一下徽州?我知道这很难,但最难的并不是没人致力于保护,而是保护工作很难得到大众支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