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意见部署的工作简称为“双减”,也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其实,减轻课业负担已经提了很多年,我们小时候就在提减负,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确实是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教育焦虑,校外的培训机构确实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家长们到底该该如何放下焦虑,回归教育本心。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让孩子成才?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或许,每个家长的心里都有一个标准,每个家长都渴望子女成龙成凤。教育也是我们中国大多数父母最舍得投资的一件事情。但是,每个人生来就有许多差别,同样的父母生下来的不同孩子也是不一样的。
在很多时候,学校教育更多履行的是“教”的义务,而“育”这件事,往往是家庭承担的更多一些。所以,在国家、学校下大力气整治“教”的问题的同时,家长也要全力配合,做好“育”的责任。
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人,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干净、礼貌、正直、踏实的人,具备这些品质,生活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品质的好坏远远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
其次,我们应该接纳孩子大概率是普通人的事实。
北大教授谈起自己的孩子,也要接受孩子不像当年的自己那样是个“神童”,也会遇到学习费劲、做作业费劲的问题。就连我们自己,也会感叹,自己小时候写作业没人管过,也一样很快完成,小学的学习就跟玩一样,从来没有因为作业那么痛苦过。 可是,对比自家的孩子,怎么完全是另外的画风。不过,这就是事实。我们一路走来,和孩子完全不是一样的经历。可是我们也是普娃,甚至还是纯粹放养出来的,只能靠自己走到现在。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还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普通人,也一样有着普通人的幸福。
而教育部在答记者问的时候,也提出,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双减”工作,一是密切家校联系。二是更新育儿观念。三是融洽家庭氛围。四是要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家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沉迷行为。
做好这四点,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其实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怕的就是那些一边呼吁学校要发挥好教书育人的作用,校外机构不要制造那么多焦虑氛围,一边又对孩子不管不顾,或者紧盯学习,其他完全不在意的家长。
在外力的作用下,或许家长的焦虑能够放下一些,大家都不上学前班,起点都一样,大家都不上课外补习班,学习好坏看孩子个人能力。但是,那些学习、生活、锻炼、阅读的习惯,网络的控制把关等等工作,更多的还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努力。
而在义务教育之后,还会有更多的诱因让你焦虑。
所以,最为重要的还是家长自身,要有明确的目标,符合自己实际的理念,而不是在比较与选择面前失去定力。
很多时候不是资源的匮乏,而是选择与比较太多,总让人心理失衡。别人家能买个学区房,把孩子送进海淀六小强,我们家倾尽所有也能买个老破小。可是你却没想过,别人家是不费吹灰之力,而你家却是拼尽全力,可能还会让最亲爱的人生活水平降低。
而我们的生活,不光有孩子,我们还有父母,还有爱人,也还有自己。全家都要为了孩子付出所有,这不是教育,这是不负责任,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反而会觉得是理所应当,更不易学会与别人合作,也会更不容易体谅别人。
家长要放下焦虑,就要在教育的投入上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不可取,不管不顾也不可取,不过度付出,也不能无为而治。
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尽可能让自己,让家人过的舒服,我们和家里的老人、孩子之间相处和睦,让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下长大,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孩子大概率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