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作者的写作顺序,对经济学概念不熟悉的人,读起来可能会有点累;我调整了之后,记录如下。
首先是猫王(Elvis Presley)的例子:
这个后来成为二十世纪收入最高的歌星,在卖唱及做明星之前是一位货车驾驶员,每月的收入只数百美元。工余之暇,他试唱,被发现了,一举成名。。。
这个例子,其实是和张学友一样的嘛,最初是修飞机的 —— 跑题了:
问题是这样的。猫王唱歌的收入若大幅度地减少了,他还会继续做歌星。要猫王回复旧职,重操货车驾驶员,他的歌星收入要下降很多、很多。
这样,成了歌星,要猫王另谋高就 —— 做货车驾驶员 —— 其收入要有很大的变动他才会考虑。
因此,猫王做歌星的大部分收入是租值。。。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需要上帝视角,不是个人的视角:
在大幅的收入转变中,他做歌星的职业不变。收入转变而行业或职业不变,其收入可看作租值。
我的理解:
- 假设以成年人的最低工资,作为比较基础;
- 歌星的收入是很高的,很多其他行业都比不了;
- 歌星,很多人是天生好嗓子,其收入的本质是歌唱天赋的“租”,是租值 —— 经济学上称“禀赋”;
- 但是不是所有的租值都和天赋成线性正比 —— 市场可能允许天赋满分的大赚特赚,但90分就没市场了;而且
- 也许猫王也可以驾驶技巧高超,也有这种天赋,但是潜在的租值相对来说太低,他放弃了。
再往下想一层,最低工资,或者说:
猫王若不做歌星,回头做驾驶员,他还是在工作。不论行业,单论工作,他的收入要下降至近于零才会不工作。
不论行业,猫王怎样也工作,他的收入全是租值,一命呜呼才是他的成本。
因此:
从社会的角度看,只论工作收入,猫王这个人就像一块土地,工作生产去也。
如果再加上个人的角度:
从个人的角度看,选择数之不尽。。。
从没有选择的不变角度看,收入是租值;从有选择而可变的角度看,放弃了的收入是成本。
再看第二个例子:
假如香港政府送给我经营电视的专利权,没有任何其他人可经营电视,而又假设电视节目及广播时间皆不容有变。
为什么要加后边这段假设?是为了假设其他不变,只看一个变量带来的行为变化:
广告收入下降我还会完全不变地经营电视。
所以:
这些广告收入是租值,但也可看为成本,因为我可以将电视台卖出去。
卖出去整盘生意也是一个选择,而卖出之价是继续经营的成本。
这里专利和其他专利是类似的:
专利所赚到的、在生产要素成本以上的钱,因为不会被竞争者消灭,成为专利或垄断租值(monopoly rent)。弗里德曼称之为非合约成本,也是高见。
所以,在作者看来:
租值(rent)这个理念非常重要,但相当复杂。。。重要的有三点:
(一)租值是收入,可以预期,可以用利息率折现。然而,与一般的收入不用,租值的增减或转变是不会影响供应行为的。
(二)租值是成本,可以预期及折现。租值作为成本看不是指资源或生产要素另谋高就的机会成本,而是把生意或资产转让或出售的机会成本。
(三)租值这一词来自土地,因为从不变的角度看,地租无论怎样升降,土地的供应量不变。
要注意的是,第三点的“不变”,也是上帝视角,不是每一块土地的视角:
如果考虑土地有不同的用途,随时可变,那么某一用途的土地供应量,会因为不同用途的租金变动而变动。这样看,土地的租金就再不是我们这里分析的租值了。
当然我们更关注的是:
从土地供应不变的角度转向其他非土地的行为不变的角度,“租值”这一词就搬过去了。
虽然经济学者发明了“经济租值”(economic rent)及“准租值”(quasi rent)等词来描述非土地的供应不变。。。我个人喜欢一般化,不管土地或非土地,简单地以“租值”一词代表上述的角度看世界。
因此,我的理解是:
- 租值是禀赋带来的cash flow;
- 如果此禀赋确实非常丰富,市场价值很高,那么
- 增加或者减少租值不会根本影响行为
- 除非对有更有市场价值的禀赋进行了开发,不然行为不变。
作者还在这一节论述了“租值”这一概念的发展史 —— 其实主要是土地的租值,到底意味着什么?比如:
斯密(A. Smith)。。。认为土地是上苍赐予的,给强权抢来占为己有。
这样,租值是多余的(surplus)。
宏观而言,斯前辈认为土地没有其他用途,所以地租不是成本。
这个观点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到了乔治(H. George, 1839-1897),就建议单一税制(只抽地税)。
我们的孙中山先生读到乔治的《进步与贫穷》(Progress and Poverty, 1879),搬义过纸,写成了三民主义。
经济政治真是不分家 —— 而且很多人真的只是经济学思想的奴隶,而不自知。其他人的一些观点,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