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爱孩子吗?是孩子感受到你爱他了?还是你觉得你爱孩子了?
孩子是父母情感的延续,更是生命的延续,幼小的他们无疑是需要父母关爱的,但是很多父母打着爱孩子的旗帜,却做着让孩子感觉不到爱的事。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要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他还说:“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想你抱他一会,而你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
在此,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即是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懂孩子的心。
而大多数家长却尝尝忽略这一点,通常会觉得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大题小做,在他们难过的时候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及时的给他们包容和支持以及抚慰,而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问题,亦或是觉得他们还小,什么都不懂。这种情况就是父母没有读懂孩子的心,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这种爱不仅是给孩子丰富的物质条件,还需要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懂孩子的心呢?
一、交流思想
亲子之间加强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行为的真正动机,同时还可以使得孩子体谅父母的疾苦,从而逐步学会为父母分忧解难,学会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二、学会观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孩子的语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孩子一定的思想,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的观察,孩子的课本、作业本、涂涂画画等也是他们心灵的独白,父母可以从日常生活的一些细枝末节中了解到很多关于孩子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有意识的观察孩子经常交往的朋友,从孩子的朋友圈子也能反映一些孩子的问题。
三、不摆架子
成功的父母往往是因为他们懂得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孩子,懂得倾听孩子说话的重要意义。有时候听孩子说更胜于对孩子说,父母是孩子的引导者和陪伴者,与孩子说话时应该有正向的目的,如提供知识信息、分享情感、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疑难等。与孩子对话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态度,尽可能的微笑,以欢愉平和的声音,显示出友善可亲的态度,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可以依赖的,并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以此达到沟通的效果。父母如果能表达友善,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得到孩子相对的友善。
现在,有很多父母发出感叹:孩子越大,却越不懂孩子了。其实正是因为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处处一个长者的身份教导孩子的一言一行,更甚者有的家庭是父母的一言堂,孩子只需要跟着父母说的去做就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而当孩子渐渐长大,离父母越来越远,他们便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叛逆,这时候父母当然便不再能够控制孩子,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失败。
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那么就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自己也慢慢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
教育孩子的路很长,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最好的教育便是陪伴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快乐成长,这句话 作为父母的我们,一起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