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阅读的国王-1小时读完一本书的秘密》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阅读的重要性—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每年的阅读量可达200-300本,几乎是每天一本的频率

如何给自己创造更多机会:处理好职业与自我期待、组织期待的关系,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机会越大

学习新知识的基本流程:输入——内化——输出

输入: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格局,改变自己的心智(三观)

内化:如何让信息被理解,变成知识。

输出:验证所学的知识有没有用。

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输入来提升自己呢?

主要渠道有四个:书本(体系化程度最高,难度最大)、与人交流(有针对性,但时间金钱成本比较高)、经历的事情(体系化程度高,但机会难得)、网络信息(方便,碎片化程度高)

其中阅读是重要的渠道,它可以深深的影响和帮助人进阶。阅读就是加大“信息不对称”和“认知不对称”,可以比别人先知道,比别人先理解,比别人先行动。

02

阅读的问题和障碍

我们的阅读状态:读不完、没时间、记不住、用不上

阅读的阶段:

数据:指书中的文字

信息:你能从书中提炼出来的信息,例如,故事和结论

知识:通过阅读掌握相关的技巧

技能:不断练习把知识变成技能

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技能解决问题找到工作等

比如:《高效演讲》-故事和结论-演讲技巧-站到舞台上-拿到投资

各位,你到了哪个阶段?

阅读的分类:

主食:生存阅读主要是实用类书籍,用于提高工作和生活当中的能力

美食:思想阅读,主要是精神层面和生活品格方面,如历史、哲学、文学

蔬果:工具类阅读,如《搞定》系列

甜点:休闲阅读,如网络小说、娱乐杂志等

不管看哪类书,主要考虑营养均衡

什么样的书籍适合速读:当下实用类书籍

什么是实用类书籍?一是规则说明类,有明确的说明或者行动建议,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小强升职记》等;二是规则形成类,说明现象的状态,用论证证明给你看,如《万万没想到》、《失控》、《浅薄》等

阅读的4个阶段: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图片发自简书App

03

学习的理论

大脑的三层结构

脑干:爬虫脑,最原始的脑

边缘脑:哺乳动物脑,充当信息过滤器,将新的信息与既有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收集对你有用的重要的信息

大脑皮层:大脑,这是人类独有的。

信息输入-边缘脑过滤-大脑皮层识别

学习时必须将新知识与既有知识网络进行链接,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自己可以理解的程度完成阅读;个人知识系统需要先把基础知识建立起来,大量阅读,就是为构建自己的砖墙,方便自己随时替换更新。

04

快速阅读

阅读前的准备

一是判断一本书能不能速读。是否属于实用类、结构是否清晰?仅仅是想获取信息,达到“知道”的水平?时下畅销或热门,但不确定适不适合自己?

二是明确阅读的目的。用便签纸记录下来贴在书上。

三是阅读的姿势。正襟危坐能集中注意力,最好准备好工具,如蕃茄钟、便签、笔、纸;躺着适合消遣类阅读。

速读的四个步骤:预习-扫读-跳读-复习

预习:封面封底-目录-作者序言,了解书本的构成,洞悉作者的意图、确定关键词,通过预习,对整本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讲了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哪些对我比较重要。预习完,停下来判断,能达到我的目的,继续;不能达到我的目的,放弃。

扫读:快速翻阅整本书,标题-粗体字-图片-表格-陌生词-开头结尾。使用工具:荧光笔标注,折页。做好标记,标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达到自己目的的地方或不懂的地方。

挑着读:地图已经有了,重点也标记了,接着用80/20法则(用20%的时间掌握80%的内容),对标记过的片段内容进行仔细阅读。在我们可以利用的时间,以我们能够接受的程度把这本书读完。

复习:9小时内复习。方法一:阅读片断-用自己的话题重述内容-联想以前的经验,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得到以后怎么做的结论?方法二:用图形化;方法三:思维导图:盖上书-画出自己能回忆的部分,而不是这本书的目录结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总结:预览-扫读-跳读-复习,可以一遍搞定,也可以多次循环

21天,3步轻松养成阅读习惯

第一周,每天带本书在包里

第二周,每天随便读一点,找一句你觉得有价值的话,分享到群里

第三周,每天随便读一点,找到一句话,然后写出你的感想,分享到群里

课程参考书单: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刻意练习》、《精进》、《万万没想到》、《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如何打造超级IP》、《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精要主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