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1)

读书是为了培养拥有

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目录

引子

一. 退学

二. 回家上学走过的路

1. 探访私塾

2. 试办私塾

3. 《太湖大学堂》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 平江路——小蘑菇传统文化启蒙的摇篮

1. 平江路上的人

——裁缝

——琴师

——缂丝师傅

——平江路的文青

(1) 奇遇老师

(2) 文青皮匠和老式皮匠

(3) 学院派银匠

——平江路上的隐士---那些茶楼,剃头店,脚摩店

2.平江路的家


老宅梦碎

讲张书房

3.平江路的日子

读书

雅集

曲会

文事

踏游

喫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四.从东方来到西方,从童年走向青春

1. 语言关——母语自信是助力

2. 北美教育

  同窗之谊

  快乐教育的真相

  “政治正确”的教化

3. 文化身份认同&文化就是慢慢同化

4. 青春期——对更年期的考验

5. 父母和孩子——捆绑和边界

五. 蘑菇家的日常

後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引子

“张乐子,人称小蘑菇。生于沪上,长于平江。闯荡江湖,游学南北。儿时在江南过得不与人同,现今在海外做着凡人。可温文尔雅于众前,亦油嘴滑舌当友面;既正襟危坐于雅集,也群魔乱舞于趴踢;常广学古今于书案,偶拈味调火于膳房。虽有数样不足,确还有几样惊绝。十年已经历人生几许,酸甜苦辣尝了一些。”

以上是小蘑菇刚来加拿大两个月,小学毕业之际给自己写的小传。如今,蘑菇在多伦多已经生活了近四年,进入高中,步入恼人的青春期。

今年五月应邀去北京在“德国莱茵论坛”做个讲座,题目由我出。因为说是海归网主办,想来大多听讲者为海归,也多为父母和将要为人父母者,所以想了这样一个题目《捆绑与边界——东西方亲子关系比较,传统文化复兴如何衔接现代生活》。

因为之前的生活经历,自以为还是比较有资格和理由讲这样一个话题。但是,作为“读书无用论”的奉行者,我的教育理念和通行的成功学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读书是为了培养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这是我把小蘑菇从学校领回来,开启自己的教育方式时对她说的话。当你卸掉所有的社会身份,关起门来独处时,你依然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对于小蘑菇从小学习传统经典,在提问环节,主持人向我挑战:“传统经典对绝大多数孩子而言门槛太高,学不进,何如直接看英剧美剧,马上进入现代西方文化?”言下之意,学这些过时的用不上的经典何用?

这个问题提的正中我下怀。我答道:“小蘑菇从五岁起学习诵读经典,十岁到加拿大后,三年时间里,她几乎把她这个年纪能看的英美剧都看了个遍,对流行音乐和其他流行文化也很轻易地浏览过滤,她现在和当地孩子的交流沟通完全没有任何障碍。她了解他们的思维和文化,而他们对她的文化几乎一无所知。事实上,不要说西方孩子,就是华人的孩子,如果没有从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到了十岁以后再让他回过去学,有几人能做到?连学最基本的中文都很累了。所以,从小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到少年时再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是可行的,反过来,就很难行了,也许就永远失去了学习认知它们的机会,而这些经典是中国文化最好的遗产,你没有让孩子在能接受它们的年龄去接触它们,可能在无意中已经实际上剥夺了他们的中国文化遗产继承权了。你对孩子的影响力差不多是在十岁前,所以你如果对孩子的发展道路或未来有任何企望,那就抓住这最初的十年。孩子十岁以后是你学会一点点放手的时候了,她会按自己的轨迹走了,而那个轨迹如果还会和你有关联,那是你在她十岁前就参与设定了。”

主持人说:你说得我无话可说,可我还是要有小蘑菇自己来说。

小蘑菇款款而谈:小时候学的那些经典,沉淀下来成了我的底蕴,成就了我的眼界和审美。当我长大些看这些西方文化的东西时,我会带着挑剔审视的眼光。我不会对那些无聊浅薄的东西上瘾。

大家折服。

为何当初会执意让孩子从小学传统文化,可能还是从心里钦佩民国那批从小私塾长大出洋的海归,能做到“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他们活出了中国人最好的模样。

旧道德当是指仁义礼智信,我在此给出了自己的现代诠释:仁,两个人成仁,也就是心里有别人,能从别人的角度想,就是有了同情同理心,这就是现代的“善”了。义,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义气,而是有“是非观”。中国文化讲究以和为贵,对是非比较模糊。礼,我给出的现代诠释是“尊重别人”。中国传统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礼,但是难道己所欲就可施于人了吗?难道不是“人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最大的礼吗?智,认识自己——这是古希腊思想,也是西方思想文化的根底。在中国思想文化里是没有自己的。但是,要成为现代人,这是必要条件。信,中国文化讲“一诺千金”,西方讲“契约精神”,都有偏颇,两者的结合才是完美的。这可能是旧道德和新思想的完美结合的一种探索,也是菇妈养娃的一个指导方向。

擁有現代器物不會自動造就現代人,沒有獨立的新思想,即使不再裹小腳留長辮了,心智還是留在做穩奴隸的模式。那麼,百年五四就真的“百年”了。

“我仔细读了您的内容,反复地看,深切赞同,佩服之至!”——这是小蘑菇曾读过一年的小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看了这段文字后发的评论。这次回上海特意去学校看望她,小蘑菇7岁离开后没见过她。一个体制内的老师能写出这样的评语,我实在感慨又感动。

菇妈自命的使命是孩子的园丁,如果说虎妈是用“利爪”钳住孩子的意志——把孩子打造成理想中的成功人物,那么菇妈则是用“慧脑”把孩子当作植物那样地培育,给她合适的光照水分,让她自由自在地长成自己最好的样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