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题家这个名词火了。
很遗憾,我没能成为小镇做题家。我是个小镇错题集,题目做不对,分数考得少,至今一事无成。
但是,我有阅读经典名著的习惯。在以往的工作中,一个傍晚,我和老陈聊天,他提到自己年轻时,读过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司汤达的《红与黑》等名著,我顿时感觉找到了知己。
今年,我终于将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长篇三部曲——《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读了一遍,感受很深刻,在这里,写写自己的读书感悟。
高考的语文试卷中,有一篇阅读理解节选自安娜。因此,上大学时,我读了一遍这本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个时候,《安娜》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不是安娜,而是作者的化身列文。
列文第一次见到吉蒂时的心情,作者描摹出真实的一见钟情的感觉。列文知道吉蒂不喜欢自己,而是喜欢沃伦斯基时,他心中的遗憾与苦恼打动了我。
列文的哥哥尼古拉的死亡,也描述地震撼人心,托尔斯泰的描摹人类心理的手法非一般人能及。
列文与农民一起劳动时的描写更是绝世无双,托尔斯泰在劳动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最近,我读完了《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是托早期的作品,艺术手法没有《安娜》那般炉火纯青,但也是一部佳作。矗立在俄国的“老橡树”博尔孔斯基一家令人无比尊敬;罗斯托夫一家可爱有趣,经常为财政所困扰;库拉金一家丑陋虚荣,是醉生梦死的堕落贵族。
书中的安德烈、皮埃尔、罗斯托夫都是充满热情的人物,娜塔莎更是俄国文学的象征。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最推崇《战争与和平》,因为这本书充满着青春的气息。是的,不愿撤离到后方,坚决要与士兵们站在一起的安德烈,在莫斯科大火中挺身而出,拯救别人的皮埃尔,鼓起勇气,说动爸爸带着伤员一起走的娜塔莎,他们的内心都充满着火一般的热忱。
《战争与和平》中夹杂着作家的大量论述,这也是此书被诟病“夹带私货”原因。书中有作者对拿破仑的控诉,对莫斯科大火起因的探究,对战争本质的思考,对群众史观的阐述……即使过了100多年,也是值得考究的。
我初中时买过一本盗版《复活》,页面上密密麻麻都是字,一看就头疼。现在,又读此书,深深被震撼到。
聂赫留朵夫为了挽救自己的过错,帮助深陷冤狱的喀秋莎上诉,并要和她结婚。喀秋莎堕落风尘,出卖肉体赚钱,早已麻木,被聂赫留朵夫感动之后,完成灵魂上的救赎,不愿嫁给聂赫留朵夫,怕坏了他的名声。
《复活》的剧情竟然很像现在的言情小说。其实,书中充满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少年时期的聂赫留朵夫凌晨起床,去山脚下洗澡,迎着朝阳回到家中,世界在他眼中是新鲜的。当他在生活中迷失时,看惯了眼前的一切,麻木地生活着。
直到在法庭,偶尔看到了被起诉的马斯洛娃,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么重大的过错。
书中有一个很有趣的情节,聂赫留朵夫和家人讨论哲学、社会等问题,家人十分冷漠,但当他讲起下流的笑话时,家人反而鼓励他、赞许他,母亲甚至希望儿子多去赌赌钱,加强社交本领。这里反映出,孩子与父母理念的冲突,在当今社会中,也很常见。
三部曲带给我的感受远不止这些。
所有的经典名著,都是那个时代的畅销书,能够经历岁月的考验,其价值是被肯定的。
感谢托翁,感谢小镇错题集的自己,感谢自己没有变得庸俗与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