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说过七年之痒这个词,在一次家庭聚餐上,我随口说出了这个词并解释了它大概的意思。一个平常爱说笑的阿姨对我提出了疑问,想为难我一下,用自己做反例来反驳这个理论,她说她和我姨夫从结婚刚开始到现在一直不合,几乎每天在吵架,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架,又谈何七年之痒呢?大家都笑了,等待我的解释。我想了想,对阿姨说,人家说的七年之痒,也就是结婚大约七年左右夫妻双方会出现观念上的不合,导致吵架频率的上升,等等这些有一个前提,也就是当初两个人刚在一起的时候是情投意合、三观相近的,从您的这个例子来说,可能当初你俩在一起就是一个错误。说完大家笑得更欢了。
虽说是玩笑话,但就我自己而言,还是十分相信七年之痒这个说法的,并把它进行了推广与延展,不仅在于婚姻中,而适用于整个人生中,姑且称它为七年之变。
细看七年之痒说法后边的科学解释,发现是这样的:人的全部细胞、组织等进行一次彻底的新陈代谢大约需要七年的时间。在这样的时间点,就导致了我们的思想、观念等等随着细胞等的新陈代谢而大概率发生一个转变。
放到整个人生中来看,很宏观的看,就是人大约每七年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或者一些新的口味、改变等。七岁那年没什么记忆,第一次对这个理论有感触,就是后来回忆起来发现,对冬瓜这款蔬菜喜好的彻底转变就是十四岁那一年。从记事起到十四岁前对冬瓜是深恶痛绝,与油菜并列为我最不喜欢吃的事物。十四岁之后,不知怎么的,不知从哪天起,突然就赦免了冬瓜的“死罪”,并且是自然而然的,而且顺其自然地对冬瓜越来越爱,一跃成为我最爱吃的事物,没有之一。这一切发生的如此细腻、无声,以至于我在那时当下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多年后回首,才“柳暗花明又一村”。
同样的情况,二十一岁的时候,我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相较之前的更喜欢群嗨,变得更喜欢独处,尤其喜欢独自思考很多问题,之前的时候喜欢看书,倾向于将书本中学来的东西直接运用到生活中、谈话中,而这一年开始,更喜欢总结一些自己的想法,得出一些自己的结论。简单来说,我觉得自己成熟了。当然了,人在二十多岁确实应该开始成熟了,但是二十一岁那年的感觉异常强烈。而且,也是在这一年,我人生才第一次想通了自己将来到底想干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其实是个很难的问题。而且绝不是道填空题或选择题,而是一道论述题,想通了要写的主题,接下来还要继续书写“凤头”、“猪肚”、“豹尾”。
由此看来,打心底里说,很期待二十八岁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而就现在来说,不得不承认,我确实是一个难以超级自律的人,最起码现在来说是这样。日记对我来说,太难坚持下去了,从小到大,尝试了太多次,都以失败告终。这其中最长的坚持了一个月,最短的不到一星期;这其中既有用本子写,也尝试了用网络博客写,都不了了之了。
后来我这样“开导”自己:能够一周或几周写一次也挺好的了,人各不同,就不要求全责备了。很明显,这样的“开导”是奏效的,这个公众号就是证据。
细细想来发现,成为一个有想法的人是一回事,能把自己的想法完美简练地表达出来是另一回事,能把这些完美简练的表达写出来又是另一回事。由此看来,人这一生也就是求一个听说读写的能力。
真是如此,我越来越发现,很多人生大道理、大哲理、大智慧,其实都是很简单的道理,或是很简单的话。
就像我刚升初二的妹妹问我,如何能做到志存高远,并最终成为一个理想的人。我说:现在这个社会诱惑很多,不要轻易选择了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