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什么是最高级的选择?

希娜·艾扬格,世界前沿心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全球排名前50位的管理思想家,TED 演讲累计586万人次观看。因在“选择”这一主题上的突破性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并获得“美国总统青年科技奖”。

关于本书 

作者希娜·艾扬格,出生在印度,小时候跟着父母移民到美国。在幼年时,希娜就得了一种严重的视网膜疾病。高中时,希娜几乎彻底失明,连学业都没能完成。失明之后,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希娜面前: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是自暴自弃,怨恨老天不公?还是找一份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努力适应新生活,或者是环球旅行,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这个世界?想到最后,希娜有了一个让她兴奋的发现。那就是,跟健康的人比起来,她的选项虽然变少了。但是,她依然拥有选择本身。而且,顺着这个发现继续研究,希娜居然发展出了一套,关于选择的理论体系。而这本书,就是希娜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核心内容 

人为什么离不开选择?作者认为,这是进化的结果。人类是一种被选择塑造的动物。对选择权的感知,是人类积极行事的根本。而且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选择已经塑造了人类的身体,成为一种生理本能。是本能,就需要释放。换句话说,你不是偏爱选择,而是必须选择,甚至是不能不选择。当然,归根结底,选择是一种个人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理由。从这个角度看,最功利的选择,未必是最好的选择。这本书的目的,不是给你一套标准化的选择方法。而是在帮你建立更好的,看待选择的方式。就像作者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是选择塑造的结果。在漫长的生活中,我们做出了各自的选择。而这些各不相同的选择,又造就了我们每个人的独一无二。

前言

你没听错。这是一本盲人写的书。作者叫希娜·艾扬格,出生在印度,小时候跟着父母移民到美国。在幼年时,希娜就得了一种严重的视网膜疾病。更残忍的是,她从小就知道,这个病是治不好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眼前的世界越来越模糊,最后彻底看不见。终于,高中时,希娜几乎彻底失明,连学业都没能完成。

失明之后,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希娜面前。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是自暴自弃,怨恨老天不公?还是找一份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努力适应新生活?或者是环球旅行,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这个世界?想到最后,希娜有了一个让她兴奋的发现。那就是,最后自己选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依然有的选。跟健康的人比起来,她的选项虽然变少了,但是,她依然拥有选择本身。而且,顺着这个发现继续研究,希娜居然发展出了一套,关于选择的理论体系。现在,她已经成为哥伦比亚商学院的首席教授。她研究的课题,就是选择。而这本书,就是希娜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好,关于作者,先说到这。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呢?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选择,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你可能会说,选择,当然是为了找到更好的。你看,找工作时你要选择,反复对比,为了找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相亲时,你要选择,为了找到更理想的另一半。去饭馆点菜,你还要选择,从菜单上找出最爱吃的东西。

换句话说,我们一直认为,选择是一种经过理智思考后作出的,带有明确目的的行为,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好,更舒服。

乍一看,这话好像没错。但是,深入细节,你又会发现,这个说法有点靠不住。因为很多时候,选择其实是一种很不理智的行为。比如,你可能在娱乐新闻上看到过,有人已经娶了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明星,但是,却忍不住出轨,出轨对象还处处不如原配。再比如,你明明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但你还是会把简历常年挂在猎头网上,去寻找新机会。心理学上还有个词,叫红色按钮综合征。说的是,你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人间天堂,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满足你的一切要求。但是,只有一件事不行。你面前有一个红色的按钮,不要按。一旦按了,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在这项心理测试里,很多人最后都没忍住,按下了按钮。

你看,这些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旦做出选择,大概率上是对你不利的。但是,你就是忍不住。当然,你可能会把出轨归结为花心,把跳槽归结为上进心太强,把按下红色按钮归结为好奇心。其实在这些心理背后,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你在释放自己的选择欲,也就是选择的欲望。即使你已经拿到了最佳选项,还是会产生选择的冲动。换句话说,你想要的,并不是那个最佳选项,而是选择本身。

那么,人为什么离不开选择?作者认为,这是进化的结果。人类是一种被选择塑造的动物。选择欲,其实是人类最底层的本能,就跟求生欲一样。了解了这层真相,你就知道,为什么人们经常做出错误的选择?又该怎么提高选择的正确率?

接下来,我将分成两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我们来认识一下选择本身,说说选择对人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选择欲又是怎么产生的?第二部分,我们再讲一下,人为什么会经常做出错误的选择?又应该怎么化解选择中的难题?

第一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人类为什么天生就偏爱选择?前面说过,这是进化塑造的结果。要想理解这个观点,我们得先理解,选择欲到底是什么?千万别以为选择欲和选择差不多,它们其实是两码事。

丹尼尔·卡尼曼曾经在著名的《思考,快与慢》里,把人的大脑分成理性脑和感性脑两个部分。理性脑像个严谨的科学家,负责把身体搜集到的资料逐个分析,帮你做出最佳决策。比如你要买一只股票,要分析它最近一年的波动。这些分析都要靠理性脑。而感性脑正好相反,它根本不做任何分析,直接对外界的事物快速响应。比如你看到一只老虎向你冲过来,肯定会想都不想,撒腿就跑。这就是感性脑在发出指令。选择欲,就归感性脑支配。只要你面前有选项,你的选择欲就会被自动激发。至于具体怎么选,选哪个,就由理性脑来负责分析了。

换句话说,选择欲,是非理性的本能。而选择,是理性思考。那么,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呢?你可能认为,一定是理智占主导。冲动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其实,真相正好相反。理性脑,是感性脑的跟班。它的责任不是纠正感性脑,而是验证感性脑。比如,你见到一个人,你的感性告诉你,他不是个好人。这时,你的理性脑就会开始寻找证据,验证感性脑的判断。比如说话声音太大说明他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眼神飘忽说明他心里有鬼等等。选择欲和选择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旦感性脑启动你的选择欲,理性脑只会去帮你分析选项。它从来都不会告诉你,此时此刻,你其实更应该安于现状,不要考虑做任何选择。

当然,我们不是说选择欲本身有问题。而是要说,它为什么那么强大?要知道,人类的大多数本能,都一定是在进化历程中,立过大功的。功劳越大,越有用,这项本能也就越强大。选择欲对人类来说,就是这么一种关乎生死的本能。要想理解这个观点,咱们得站在人类的进化史上去观察。

作者认为,在人类还是猿人的时候,跟其他动物比起来,并没有明显的身体优势。我们既不会飞,也没有锋利的爪牙。那么,人类怎么和其他动物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呢?这就要求,人类得更积极主动的探索环境,要比其他的动物,更早找到资源。而探索的本质,其实就是选择。比如,看到岔路,是走熟悉的老路?还是走没走过的新路?看到没吃过的东西,是直接放弃?还是主动尝尝?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人类不断面临选择。久而之久,选择,就成了一种本能。既然是本能,就需要释放。就像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有选择欲这个本能,你就有选择的冲动。

注意,这并不是说,只有人类懂得选择。其他的动物也有选择的意识。只不过,人类的选择欲是所有动物里最强的。人类最倾向于有所选择,也最受不了没有选择。

说到这,我们可以开个脑洞。站在整个人类族群的角度看看,选择有什么用?你会发现,选择,其实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群体的一种试错机制。

你看,当一个人做出选择时,是有一定风险的。比如,看到有毒的东西,万一选错了吃进去,就一命呜呼了。对个体来说,选择有利有弊。但是,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它几乎是有益无害的。因为一个人选对了,其他人可以照着做。选错了,其他人可以引以为戒,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换句话说,对人类个体来说,选择是一种必需的生存本能。对人类群体来说,它是一种有效的试错机制。说到这,你可能会问,我们能不能通过训练,来克制这种本能呢?就像用节食来克制饥饿一样?作者认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回答的必要。即使你能克制,她也不建议你克制。因为选择欲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心理,也塑造了我们的身体。一旦克制它,不光会影响你的心态,更会影响健康。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负责做出选择决策的,是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在所有生物里,人类的前额叶皮层最发达,在大脑里所占的比例最高。本来这是件好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做出决策。但问题就出在,这个区域不光能力大,脾气也很大,还非常敏感。前额叶皮层除了承担决策分析工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感知选择权。一旦它发现,自己失去了选择权,就会立马引发一系列负面的生理反应。

这本书里引用了一个试验。一个婴儿,对面有一把琴。当他拉动琴弦,旁边有个机器就会播放音乐。每根琴弦,都对应一首特定的音乐。想听哪首就点哪首。婴儿玩得非常开心。后来,工作人员打乱了次序。音乐还是那些,但是播放是随机的。拉动同一根弦,每回播放的音乐都不一样。这时,婴儿就会变得烦躁、愤怒、大哭。作者认为,婴儿不仅想听音乐,他们更想要自己选择音乐的权利。这些情绪变化,就是因为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感知到了选择权的流失,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这个现象不光出现在婴儿身上,大人也一样。英国伦敦大学的一个教授,叫迈克尔·马蒙特做过一个长达10年的实验。从1967年开始,这位教授对1万名英国人的健康状况跟踪调查。这些人里有普通员工,也有企业管理者。按理说,企业一把手的压力更大,健康问题应该更严重。但是结果却发现,健康问题最严重的,其实是企业的二把手和中层管理者。作者认为,这是因为企业一把手虽然压力更大,但是,他们拥有更大的权力。换句话说,他们始终能感受到更大的选择权。当你感受到选择权时,你的大脑就会释放积极的信号,这些积极的信号会抵消一部分压力。但是,二把手的权力相对小,感受不到那么大的选择权。所以,二把手的健康状况,反而要比最高管理者差。注意,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做出选择,才能缓解压力。而是你只要感受到选择权,选择欲就会被满足,你的大脑就会释放积极的信号来缓解压力。

你看,以往我们都觉得,选择是一种心理机制。其实,它也是一种生理机制。一旦失去选择,不光你的心理受不了,你的身体也一样受不了。这就是为什么说,选择本身的意义,比选项还要重要。因为它是一种更底层的生理本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商家,都会给顾客提供充足的选项。比如,有的手机应用升级的时候,会弹出两个提示按钮,“立即升级”和“手动升级”。其实,不管点哪个,你都必须升级。但是,给出选项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的选择欲获得了满足,对于强制升级这件事也就没那么在意了。换句话说,选项满足的,并不是个性化的需求,而是共性的选择欲。

好,以上就是第一部分内容。人类为什么偏爱选择?因为选择欲是人类最根本的生存工具之一。对选择权的感知,是人类积极行事的根本。而且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选择已经塑造了人类的身体,成为一种生理本能。是本能,就需要释放。换句话说,你不是偏爱选择,而是必须选择,甚至是不能不选择。

注意,选择欲只是驱使你,必须要做出选择。它并不负责帮你分析选项。分析选项是前面说的,理智脑的工作。换句话说,我们阻挡不了选择欲这个强大的生理本能。但是,我们可以在后续的分析环节,提高选择的正确率。接下来,第二部分,我们就说说,在面临选择时,怎么提高决策的正确率?

第二部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说说,我们在面对选择时,为什么会出错?到底是哪些因素,在影响我们正确的评估选项?在书里,作者找到了很多种,影响选择决策的思维偏见。我从中选择了两种,生活中最常见的跟你说说。

第一个叫信息框架偏见。意思是,我们在评估选项时,所使用的信息框架,会影响我们的选择。说白了,就是描述选项的方式,会干扰选择。比如,有一个地方爆发了病毒,有两种治疗方案让你选。选择方案 A,有30%的人会确保获救,另外70%无法获救。选择方案 B,有1/3的可能性是所有人全活,但也有2/3的可能性是所有人都死。这时,为了保险起见,大多数人都会选方案 A。毕竟,落袋为安,能救一个是一个。

但是,假如换一种表述。选择方案 A,有70%的人必死无疑,只有30%能活下来。选方案B,有1/3的可能性是无人死亡,另外2/3是全部死亡。这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方案 B。毕竟,你不能眼睁睁看着70%的人送死啊。

你看,明明是同一套方案,描述的方式不同,你做出的选择就不同。在第一种表述里,衡量的指标是存活率。这时,你就会更注重存活率,满脑子想的都是能多救一个是一个。而第二套表述里,衡量的指标是死亡率。这时,你的关注点,也跟着变成了死亡率,想着能少死一个是一个。其中,存活率和死亡率,就是我在描述两个选项时,所使用的信息框架。即使选项不变,只要信息框架不同,我们评估选项的依据就会不同。这是我们在选择决策中的第一个思维偏见。

第二个思维偏见,是我从作者分析的案例中,为你总结出来的。我们可以管它叫选项混乱偏见。意思是说,我们在比较选项时,对比的维度本身就是混乱的。很多选项之间,其实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只不过你没意识到而已。

举个例子,网上有个段子。女朋友问男生,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很多人想破了脑袋,还是左右为难。其实,这就是因为他始终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对比维度。以至于找不到这两个选项之间的可比性到底在哪。这时,他就需要建立一个能同时容纳这两个人的对比体系。比如,学法律的人会认为,在法律上,儿子对母亲有赡养义务,不救,就构成了犯罪,但对女朋友没有法律上的义务。所以,先救母亲。当然,重点不是这个选择对不对。而是通过这个例子,你会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缺少建立选择维度的意识。只有少数有着特定专业知识的人,有这个意识。且不说他选的对不对,至少对他来说,这个选择是能说服自己的。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选择难就难在,缺少这么一个清晰的对比维度。比如你要换工作,工资是可以量化的。但是,离家近带来的幸福感,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同事相处时的愉悦感,这些是没法量化的。再比如,你今天休假,你犹豫到底是去参加一个行业聚会,还是去单位加班挣加班费。你之所以在这两个选项中纠结,也是因为你缺少一个清晰的评判标准。也就是,你到底更在意什么?从长期价值看,你更应该去参加聚会,给未来铺垫更多的人脉。从短期价值看,加班能让你马上拿到钱。假如不建立一个明确的标准,找到两个选项之间的可比性,你总是会左右为难。这就是我们在评估选项时的第二个思维偏见。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选项混乱偏见。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提高选择的正确率呢?作者认为,最好的方法,不是正面强攻。而是换一条迂回的路径,直捣黄龙。也就是,只要你找到一套更高级的选择策略,这两个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就像当你精神不振的时候,喝一杯咖啡临时提提神,就属于正面强攻。而养成健身的习惯,从根本上提升体能和精力,就属于从另一条途径,直捣黄龙。我接下来要给你介绍的这两种方法,就属于这一类。第一种,是我从书里为你总结出来的,叫选项分层法。第二种,是我从作者的个人经历中获得的启发,叫创造选项法。

先说第一种,选项分层。有时候选择之所以难,就是因为选项太多,而你又没有一个清晰的对比依据。比如,高考填志愿,全国那么多院校,你到底要报哪一所?家里人可能会为此争得不可开交。有人看重学校所在的城市,有人看重学校的排名,也有人看重专业。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给选项分层。把它们按照你的实际情况,分成几个梯度。

比如,填志愿时,国内的几个顶级名校,北大、清华、南开、复旦等等。学校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对个人的价值提升很大,它们就应该被列入第一梯队。只要你分数允许,不用考虑城市,不用考虑专业,有机会就一定要上。假如分数不够,你可以建立第二梯队。考虑一些分数稍低一点的重点大学。这时,你的衡量指标就变了,你需要优先考虑的不是学校本身的排名。因为除了几所顶级高校之外,排名相近的学校,师资差距并不大。你需要考虑的是学校所在的城市。因为你要在这个城市生活四年。而发展迅速的大城市,能帮你提升眼界,并且在毕业之后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当然,你还得考虑风险,万一考砸怎么办?所以,你还需要建立第三梯队,作为最后一个兜底志愿。这时,你的衡量指标不是哪个学校更好,而是哪个学校在你这个城市招生更困难。选那些往年招生都很难招满的学校兜底,这样更十拿九稳。

你看,给选项分层之后,选择的依据就变得清晰多了。每一层有每一层的标准,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选择梯度,再按照这个梯度里的标准去对比选项。其实,类似的方法,在生活中已经很常见了。

比如,早期的商场,都是按照商品划分的。卖服装的在一个区域,卖电器的在一个区域。但是,现在新建的商业综合体,是按人群划分的。比如二层是儿童区,所有跟孩子有关的商品,衣服、玩具、小家具,全都在这个区域。这其实就是在帮你给选项分层。

其实,除了书里介绍的方法,我们还应该跳出这本书,去看看作者的人生经历。她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再精彩不过的教材。她应对选择的方式,就是我要为你介绍的第二种方法,主动创造选项。

前面说过,作者希娜很早就失明了。跟健康的人比起来,她的选项少了很多。对一个高中都没念完,就失明的人来说,通过口述和盲文来写完一本书,这显然不是一个摆在面前的现成选项。因为很少有人这么做过。但是,她却没有被选项绑架,而是用更大的格局看待选择,主动给自己创造选项。

这听起来有点像心灵鸡汤。但是,当你真的建立更大的格局,用更大的视角看待选择。你会发现,这种思考方式,确实很实用。

比如,有个段子说的是,有两个机会让你选。选第一个,你可以马上拿走500万。选第二个,你有10%的概率拿走5亿。但也有90%的概率是一分钱没有。你选哪个?假如只看这两个选项,各有各的缺陷。但是,聪明人会主动创造出第三个选项。那就是,选5亿的机会,然后再高价转手卖出去。因为5亿的中奖率是10%,所以只要你转让的价格不超过5000万,大概率上是有人愿意买的。你看,这不就是主动创造选项吗?只要你建立一个更大的思考格局,凡事多想几步,选择反而会变得简单。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其实不让你退缩,而是让你适当拉开距离,用更大的视角,去审视事物的全貌。

好,以上就是第二部分内容。怎么提高选择的正确率?我们一共介绍了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我从书里为你总结的,叫作选项分层法。也就是按照需求,把你的选项分成几个梯度,为每个梯度建立不同的衡量标准。第二种方法是我从作者的个人经历中获得的启发,叫作主动创造选项。也就是,用更大的观测视角去看待选择,不要被现成的选项绑架,要主动创造选项。

总结

第一部分,选择对人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选择是人类在进化中形成的天性。相对于选项,我们更看重的,其实是选择本身。第二部分,应该怎么提高选择的正确率。咱们介绍了一种方法和一套心法。方法是选项分层法,心法是主动创造选项。这部分刚讲完,就不多说了。

当然,归根结底,选择是一种个人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理由。从这个角度看,最功利的选择,未必是最好的选择。这本书的目的,不是给你一套标准化的选择方法。而是在帮你建立更好的,看待选择的方式。就像作者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是选择塑造的结果。在漫长的生活中,我们做出了各自的选择。而这些各不相同的选择,又造就了我们每个人的独一无二。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最高级的选择?你看,选择其实是一件很矛盾的事。首先,我们受不了自己没有选择。但是,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又很难做出选择。其实,要我说,作者希娜做出的,就是最高级的选择。那就是,对选择做出选择,选择什么时候该选择。当你发现,你驾驭的不是选项,而是选择本身,你就已经实现了,最高级的选择。也许这听起来有点绕口,但我相信,你一定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2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9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5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8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0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5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姓名:吉和信 【日精进打卡第100天】 【知-学习】 《六项精进》大纲背诵2遍 《大学》背诵2遍 【经典名句分享】...
    莫晓曦_765b阅读 84评论 0 0
  • #每日三件事# 1.健身 2.继续减脂餐 3.备课准备完unit1-5的课件
    周聪聪阅读 98评论 1 0
  • 1一件事情,我们不能改变它的时候,就要去学会接受,从心底里去接受它,尽可能把它做的有乐趣些,当你的心态改变了,你会...
    沈青青阅读 169评论 0 1
  • 就是王珍阅读 13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