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何很多古代大将重兵在握,却至死都在愚忠

文/偃月探花

说起愚忠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因为电视电影里经常播放的古装戏多有提及。多用于兵权在握的大将军或者封疆大吏对天子朝廷的赤胆忠心表达。忠诚是褒义词,那么前面加个愚字,所表示的含义就不一样了,多暗指天子朝廷昏庸无能或者懦弱贪生。对这样的朝廷忠心,这种行为已经不值得去称赞,因为太愚昧!

都说岳鹏举是愚忠的典型代表,虽然身后名垂青史,享万生香火。但身前的悲剧遭遇,不免让人心生哀叹。半世沙场号角断,风波亭下含血冤。很多人都会说,当时的岳飞,上应苍天,下顺民意,加之岳家军战力非凡,何不效仿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把昏庸的赵构取而代之。暂不说岳飞的人品德行,只是当时南宋的皇家禁军,都够岳家军喝一壶的。尽管先秦就有陈胜,吴广两位大神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先进口号,诠释了天子龙种没有所谓的天定论,其实就是强者即可居之。


图文无关,侵删


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封建王朝的交迁更替如同星月轮换,强将取代旧君的事例举不胜举,有的是因君主无能,有的是因为叛将自己的野心。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成者王败者寇的思维却是深入人心。从嬴政,项羽,刘邦,董卓,曹孟德,司马昭,到杨坚,李渊,武后,安史,朱元璋,李自成。可以看出君权神授的核心力量是自我经营,天下黎民是统治者巩固权势的自然传媒。传国玉玺和天生异象,做为神化自我的辅助,让百姓臣服于正统王权,四海通达,八方太平,才是叛逆者的转型成功。赵匡胤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一条崭新的革命路线,华丽变身进化。除了一方面赞赏他的睿智之外,还有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他有着独占天下的巨大野心。

岳飞和太祖一样,而立之年受封一方军政节度使,文治武功有过之而无不及,手下猛将狼兵,加上朝廷吏治腐败,风雨飘摇。那他为何不黄袍加身跟赵构分庭抗礼呢?其一,岳飞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不同于赵匡胤,他没有越位之念。他只是心系百姓失地,只想抗击异族侵略,而对做皇帝没有兴趣,甚至他临死都在想,可以用死来感化皇帝。其二,大宋是怎么起家的,他们自己比谁都清楚。

对于武将的一系列管理也很完善,从考核到任用,从授权到监管,都非常严密谨慎。也就是说,他可以给你一个初代奥特曼,那么他手里肯定会有个泰罗。其三,古代的传媒不发达,基本全靠嘴说,岳飞呈现给当时百姓的印象,不可能像如今电视机前给观众的印象,到处都是正能量的镜头和特写。百姓心里所认的皇帝,还是姓赵的。

所以,没有强大的民心做基础,岳飞如果一意孤行地起事,很容易失去群众倚靠,陷入无援的境地。其四,岳飞的终极目的是保护中原大宋,就算是能谋反成功,那中原内斗造成的有生力量削弱,最后结局,只是换个人向后来的蒙古投降而已,意义不大。清初的年羹尧雄踞西北,大权在握,骄纵跋扈,但他并无谋逆之心,只是倚仗军功挑衅皇权,他觉得大清离不开他,没他不行。最后还是被雍正干掉。

这除了雍正精于帝王术的原因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年大将军就算再有势力,跟当时风头正劲的大清为敌,仍然是以卵击石。袁世凯的反叛动机一是有野心,二是有天时地利,只是他不顺人和,尽管仓促登基,仍然落得逆贼骂名,转型失败。所以,叛将越位,拥有强大的军事后盾,只是其中一个必备基础条件,还有很多未知因素不能预测。特别是对于受忠君思想影响较深的大将,即使他身处万死的险地,有乱世背景做依托,并且天子猜疑,依然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维。

而对于生就有野心的大将或重臣,则是另一种心境,他可以不顾天时地利人和,只要手中有兵,就敢以身犯险,根本不需要乱世背景,也不需要天子威胁,一样会兴兵作乱。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何当时会有手握重兵的大将或大臣受到朝廷威胁猜疑,仍然是诚惶诚恐地听命于皇帝了。

是有的人压根就不想做皇帝,有的是不敢做皇帝,有的则是想做皇帝,但知道会兵败,到时候还落个反叛的骂名。至于那些转型成功的,一是运气使然,二是对皇帝的底细非常了解,兵力的压倒性优势首先是没跑了,再加上时世动荡,利用民怨再制造几个异象出来,自然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新天子,将旧王朝取而代之,开始新的统治。

以上就是笔者的粗陋片面观点,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见地,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赐教。谢谢。【完】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侵删。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