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丝料酒:饭桌上的规矩。

    客人来到家里,临走总是客套的说:“留下吃个家常便饭”,这个便饭,像是及方便又随便。

      而客人一句“客随主便吧”,不让主人麻烦,也是入乡随俗的意思,其实做客和待客都是很讲究的,而我们主人呢,一定就要殷勤备至,主随客便,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

    主随客便,让客人感到像在家里一样放松和愉快。

    客随主便就是让主人方便,怎么方便怎么来。

    随便这两个字就体现出北京人的好客。

    其实这顿饭不这么简单,看看老北京餐桌上的老规矩,也可以说是北京老北京人饭桌上的习俗。

    这些老规矩,既是教养,又是礼仪,从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可以向周边人透露出:身世背景,家教性格,爱好,人品等等!

第一、饭吃饭时,不能将筷子竖着立插在盛着米饭的碗里!这是因为早年间家里死人后的供品,是这样插的,名曰倒头饭。如果家里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是绝对不允许这样。这是对老人的大不敬。

第二、吃完米饭后,碗里要一干二净,不能剩下米粒儿,老辈人常对年轻人说,饭上贴着米粒儿,将来娶个嘛媳妇。实际是告诫年轻人,要养成节约粮食和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第三、吃米饭不够时,不要说要饭或再要一碗,要说来再来一碗或再盛一碗,因为,老北京街头的乞丐,才叫要饭。

第四,吃饭时不能吧唧嘴儿,喝汤时不能出声,要用勺一下一下,轻轻地喝,不能端起碗来大口喝,声音过大,对旁边的吃饭的人的不尊重,也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第五,不许用筷子敲碗边儿,饭菜没上桌时,孩子静静地等在桌边等待,如果哪个不懂事的孩子敲碗边儿。大人就会马上训斥:“我这不收要饭的。”是因为过去街上的乞丐也是一般敲碗边儿一边乞讨的。

第六、排座时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为原则。如果全家围坐用餐,大人不动筷,小孩也不能动,长辈做,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椅子背儿不能高于长辈。

第七、吃饭时不能随便换座位,刚开始坐哪就一直坐哪。

第八、吃饭时,不小心将手中的碗碟打碎,要连声说岁岁平安!以缓和气氛。

第九、吃饭时要,不能把一只手放在桌下?老北京人待客讲究的就是什么话?明面上说,忌讳在底下搞小动作。

第十、给客人沏茶续水时,需侧一下身,把壶嘴拿起来,一只手拿壶,另一只手扶着,瓶盖儿玩儿去,续完水后,放桌子上,壶嘴应朝外,不要对着客人。茶壶嘴儿对着谁表明谁是主人不欢迎的人,意思是赶你走

第十一、家里不管贫富,都有,在吃饭时不舔盘子碗,以及不,不嗦筷子的老规矩

第十二、如果主人家请客,人吃饭要先往饭馆儿,等客人来后奉茶敬烟。,别人给你斟酒倒茶,懂礼数的人就会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轻敲三下,以示谢意,这叫金鸡三点头!

第十三、待客客人:劝酒要斟满,倒茶时不能满,满了就是在逐客,还有说法就是:茶七,饭八,酒十。

第十四、吃饭桌上吃鱼讲究,高贵的客人先动筷儿,吃鱼的时候一般不给别人往盘子里夹鱼肉,因为鱼肉带刺,万一这块鱼肉里有刺,扎到吃的人就不好了

第十五、用筷子,不能往盘子里寻找或挑来挑去……等等

还有没说到的,请老少爷们儿指正!

怎么样?老北京上餐桌的规矩不少吧。这些规矩现在也许很少,但是有些规矩是保留下来的。这些规矩构成了老北京的餐桌文化。这家常便饭,又叫便宴,也是一种文化的仪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在慢慢的黑下来,我一个人在回家路上。街上没有人,因为深秋所以满是落叶,到有几分凄凉。就连心情也跟着有几分落寞...
    直视太阳阅读 362评论 0 5
  • 写手圈新媒体第9期训练营即将结束,整理自己一个月来的收获和坚持势在必行。 现在是凌晨4点,医院,宝宝头部放了留置针...
    四月晴明阅读 261评论 0 0
  • 一座并不多高的小山上,余七年在乱石当中辟出一块平整的地方。 他的手心中窜出两道半尺长的橙红色火焰,漆黑的铁矛此刻正...
    及扬寒风阅读 700评论 0 2
  • 引子 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有时有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问自己,我一个 iOS 开发怎...
    jimoruxue阅读 29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