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中的陇西酒精厂

       初二是传统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我家却因为两家人地域行程的考虑,今天我们启程离开兰州,赶到早已等在陇西的公婆家。

       一路高速两边,黄土高原苍凉广阔的景色,让我忍不住深深的吸口气,胸怀似乎都突然被打开了。

在薄雪覆盖的河道边,村落静静地晒着暖阳

        陇西有着悠久的历史,陇西李氏文化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婆在陇西文峰镇的陇西酒精厂,这里几乎还是二十年前的样子,曾经是地方经济支柱企业的陇西酒精厂一直没有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铁路边的路还是那条路

       见过公婆一家人,就四处去看看,因为公婆和大姑姐在那里工作,老公大学前都是在那里生活,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他的故事,厂前路边的村庄,有他课余和伙伴们读书玩耍的影子。厂前路旁陡坎,有他骑着自行车,飞车而下的惊险故事。


荞粉摊好几年没摆了

        生活区去生产区的路边空地,曾有荞粉售卖,老公常津津有味地讲,卖荞粉的阿姨怎样在手上,把一块荞粉坨切成薄片,浇上秘制酱料、蒜醋,调制成让他最爱的一碗小吃。

陇西特色小吃——荞粉
生产区大门
生产区前区的花坛还是五六年建厂时的样子

       陇西酒精厂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弥补西北没有酒精生产的空白,于1956年使用苏联的工艺及生产设备,抽调大连、天津、济南酒精企业人员组建。我的公公就是那个年代,跟随父母,离开了山东老家,投身这里,扎根、开支、散叶,一家三代人参与并见证着酒精厂的变迁。

        那时轻工部、石化部、粮食部、铁道部联合支持,酒精主要供应兰化、军工、西北片医用酒精的使用。因为它的存在,文峰镇远比陇西县城繁华。

        随着1988年的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兰化因为生产成本,首先放弃了酒精厂的食用酒精,改用了石油裂解的工业酒精。公公当时是经营厂长,他开辟了与四川酒厂联合的饮用酒产业链供应市场,很快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始步入改革的大潮。

       到了90年代中期,随着投资管理下放,企业改制,工艺设备落后,生产食用酒酒精原料,面临原料、运输成本高的问题,酒精厂一蹶不振。

         用自产酒精生产陇花系列酒,其中的“李世宗亲”,是希望能体现李氏名人——唐代李白的诗酒文化。遗憾的是,成本、产品销路,始终是没能解决的问题。

         2015年,天马集团收购了酒精厂,将业务板块定位到物流和饮用酒。原有的设备和厂房面临着拆除。

公婆一家曾经工作过的厂房,我儿子还曾在里面玩耍

        2017年来了,正在拆除的厂房让人不免有些不舍,但物流区堆着的货品、宿舍区和办公楼的红灯笼、值班室门牌,都带给人们新的希望。

办公楼和门卫


厂前的陇酒赋

       借用当下流行的词“断、舍、离”,曾经的美好已成记忆,现在的任务是要适应新的环境。完成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蜕变,彻底改变思维模式,是酒精厂必须走出的路。

       陇西正在结合当地的中药种植优势,打造中国药都,酒精厂也正在结合靠近陇西铁路枢纽站的运输优势,用美酒+物流,重整山河振雄风(巩昌雄镇、南安福地)开创美好的新生活!

祝大家新年快乐,鸡年吉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摘要 中药材是陇西县的...
    guoaiqiang阅读 11,351评论 1 8
  •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目 录 摘要······...
    guoaiqiang阅读 11,174评论 0 5
  • 今天早上匆匆忙忙去了工作室,为明天周六的活动做准备。到了工作室,开始打扫工作室,摆桌子,整理物品。本以为2个小时能...
    靜听心曲阅读 1,482评论 0 0
  • 文/吾小初 有人说,脱单是慢工出细活,得仔细挑选,于是一挑挑个三五年。运气好的确实能倒腾出段儿女情长海枯石烂,但大...
    逆行星阅读 13,814评论 233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