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杨介绍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胡杨是第三纪残余的古老树种,系古地中海成分,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国外分布在蒙古、俄罗斯(中亚部分和高加索)、埃及、叙利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国内分布在新疆南部、柴达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在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都发现胡杨化石(距今有6500万年),《后汉书·西域传》和《水经注》都记载着塔里木盆地的胡桐(梧桐)。
人们夸赞胡杨巨大的生命力是“三个一千年”,即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
二、胡杨林保护区介绍
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保护区的面积就达3800平方公里,被评为“中国塔里木胡杨之乡”。目前中国胡杨林的自然保护区有以下6个:
1、木垒胡杨林,位于新疆昌吉州木垒县,面积30多平方公里,虽然历经风雨沧桑,却仍然保持着古的原始风貌。
2、轮台胡杨林,位于新疆轮台县,是世界上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第三纪活化石—40余万亩的天然胡杨林。
3、沙雅县胡杨林,为最大面积的原生态胡杨林,被评为“中国塔里木胡杨之乡”。2008年,其198.79万亩胡杨林被上海大吉尼斯授予“最大面积的原生态胡杨林”称号。
4、额济纳旗胡杨林,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世界仅存三处之一,且保护最为完整的原始胡杨林。
5、格尔木胡杨林,位于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托拉海牧业社境内,保护区总面积4200公顷,胡杨林面积117.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
6、金塔胡杨林,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城的潮湖林场,为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有着上万亩人造胡杨林。
三、胡杨适应性
在荒漠和沙地上,胡杨是唯一能天然成林的树种。胡杨树的寿命一般为100至300年,成年树具有强大的水平根系,这些水平根系上的不定芽,具有旺盛的萌蘖能力,根系可长至长达15米,向四周蔓延,为了在极端干旱的环境里吸收到水分,它可深入到地下13米左右。
为控制和调节水分吸收和蒸发的平衡,胡杨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会长出形状、大小各异的叶子。最先的小胡杨,因为根系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所吸收的水分有限,所以暴露在干旱环境中的叶片长得细细的,有着极小的叶片面积以减少水分蒸腾散失。随着树木的成长,根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吸收水分能力相对增强,叶片面积也跟着丰满起来,以杨叶般的三角形、如枫叶的椭圆形等不同的形状出现在树干之上,所以胡杨又被称为“三叶树”。不同叶型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胡杨耐高温又耐寒,可在正负39度的气温条件下生存;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
四、胡杨价值
胡杨为绿化西北干旱盐碱地带的优良树种。木材具有很强的抗腐能力,木材用作桥涵的基础材料,经久不坏。胡杨木材的纤维质量,优于其它杨树,可作为造纸工业制造纸浆的原料。胡杨的叶是一种良好的牛羊饲料,特别是羊最喜吃。
胡杨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原因是胡杨的细胞透水性较一般植物强,从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到叶片都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的泌腺排泄盐分,能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胡杨泪”或“梧桐泪”,俗称“胡杨碱”。
胡杨林的蔽荫覆盖,一方面增强了对土壤的生物排水作用,另一方面又相对地减缓了土壤上层水分的直接蒸发,抑制了土壤盐渍化的进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五、胡杨文化
有一种色彩,叫胡杨林,因其生命力顽强,素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传说,成为文学家们争相歌颂的对象。
秋天是胡杨最美的季节,金秋十月,胡杨那一抹让人心醉的黄,总能勾画出大自然深秋的美丽姿色。处身此地,面对风骨犹存的枯干半埋在沙里如泣如诉,面对衰老的胡杨无奈的让风将枝头的黄叶一阵阵吹去,面对幼小的正在成长的小树摇摆飘荡,怎不令人百感交集,荡气回肠。蔚蓝的天空下,金黄而茂密的树叶,干枯狰狞的树干,构成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唯美画面。每当夕阳西下时,晚霞染红整个胡杨林,那些或挺立或倾倒的胡杨躯干在荒漠中显得苍凉而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