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总书记对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山洪灾害的重要指示精神,这一行动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为防汛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彰显了省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必须深刻领会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将防汛救灾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试金石,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总书记的关怀嘱托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强大动力,切实筑牢守护民生的“红色堤坝”。
绷紧思想之弦,以高度警觉筑牢防汛根基。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防汛形势,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必须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深刻认识到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防汛工作的严谨态度和行动准则。只有以这种高度警觉的状态,才能将各项防汛措施落到实处,将灾害风险降到最低。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靠前指挥、深入一线。他们要聚焦重点区域、关键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隐患的角落。对水库堤坝、地质灾害点、城市内涝点等,要实行“一点一策”精准防控,根据不同地点的特点和风险等级,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让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安全指数”,让人民群众在面对汛情时能够安心、放心。
织密责任之网,以明确分工凝聚防汛合力。防汛救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因此,必须压紧压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和岗位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属地责任是基础,各地要切实履行好对本地区防汛工作的领导责任,将防汛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岗位责任是保障,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坚守岗位、认真履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通过明确分工,形成防汛救灾的强大合力。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通报汛情信息和工作进展情况。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要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协同作战,共同应对灾害挑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防汛救灾工作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强化统筹之举,以科学应对提升防汛效能。防汛救灾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需要系统思维、科学应对。要坚持“防抗救”相结合,统筹抓好隐患整治、物资储备、队伍演练等各项工作,加快构建“人防 + 技防 + 物防”的立体化防护网络。人防是核心,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培训、演练等方式提高人员的防汛救灾能力。定期组织防汛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让广大干部群众熟悉防汛流程和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技防是支撑,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无人机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提高防汛救灾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通过无人机对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隐患;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汛情发展趋势,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参考。物防是基础,储备充足的防汛物资,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使用。建立防汛物资储备库,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和更新,保证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防汛救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以“人民至上”理念为指引,绷紧思想之弦、织密责任之网、强化统筹之举,用汗水与担当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我们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战胜防汛救灾这场硬仗,让人民群众在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中幸福生活,让“人民至上”的理念在防汛救灾的实践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