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的瓦拉纳西,清晨6点的恒河,已经是一副充满生机的活泼景象,从东边云端射出的柔和阳光,温暖但不刺眼,照着恒河边上沐浴洗衣的居民们的脸。
小船慢悠悠地漂着,船上的向导操着熟悉的南亚口音,不停地讲。我们看着岸上的人,他们也看着我们,不时有居民扬起打招呼的手。
一
当我决定选择印度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周边人的反对。因为种种的原因,这个南亚国度总是给人留下落后和野蛮的印象。包括一年前的自己,也肯定不会想到印度会成为我19岁的人生中的一站。
事实也证明,这里的确不缺Culture Shock。借宿在AIESECer家里的第一天,自来水里奇怪的味道和高频率的断电就给了我下马威。他极力推荐的飞满了苍蝇的街边小吃摊也一度让我怀疑自己在这里的生存能力。
我们往往把印度人形容为“开挂”,而印度人则会称自己为“Incredible India”。
在印度,你几乎可以在每一条街道上找到街边小吃摊,叫卖着各种你不认识的食物;这里,拥挤的道路、喧嚣的鸣笛声和马路中间悠游自在的牛形成活泼的对比;这里,在拥堵的车龙中抬一下头,可能就会看到一头和你一样堵在路上的大象;这里,参拜的信徒可以把寺庙门前两公里的路堵得水泄不通;这里,你还要小心突然跳到你身上的猴子,它们可能是为了你手上的食物,可能仅仅想吓你一跳。
印度的鲜活和神奇,就像这里的街道,上一秒当你觉得自己已经习惯了车辆靠左行驶的规律时,下一秒一辆逆行的小货车就会鸣着笛在距你不到两米的地方与你擦肩而过。
二
我从事的是一个教育类项目,在一家国际学校里给孩子们上课、游戏。低年级的学生特别的调皮,他们会在课上和老师作对,处处找机会展现自己的音乐舞蹈天赋。但不知道从哪个年龄开始,学生们就变得超乎年龄的成熟。他们勤奋地学着远超中国同年级难度的数学,每次面批作业都要用那大眼睛盯着你在本子上打下红色的对勾。
在印度,很多孩子梦想着成为软件工程师,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从来没有用过电脑,只能从课本上了解电脑的界面和操作。他们记忆着课本上那些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的界面,梦想着未来的一天,能真正的,靠知识改变命运。短短的一个多月,自认为没能给孩子带去太多实质性的帮助,只希望这一个多月的陪伴,能让他们在追梦的路上,走得更坚定一点。
三
混杂,是印度常见的状态。瓦拉纳西河祭仪式的人群里,左边是虔诚的信徒,右边是上来搭讪的骗徒。短短的一小段恒河,上游是生活用水,沐浴洗衣,下游焚烧尸体,放学的孩子在中间的河段无忧无虑地戏水。这就是印度人的生活状态,自然、混杂、安于现状。
曾经和一家集市旁咖啡厅的老板娘聊天,从旅行的建议聊到印度的社会问题。她告诉我们,印度安于现状的国民性格如何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又向我们解释他们如何用宗教的观点接受和适应这些问题。
另一次聊天是和印度当地的项目方,聊到印度包办婚姻和繁重嫁妆的问题。让我惊讶的是,包办婚姻和嫁妆问题竟然在邦府城市的大学生身上依然切实地存在着。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我在这些印度年轻人的身上似乎并没有看到改变的动力。他们一边无奈地抱怨,一边麻木地服从。
四
印度可能是世界上背负着最多的标签和误解的国家:贫穷、强奸、治安混乱、食品安全、种姓制度……在真实地深入印度之前,我们跟随舆论的引导,片面地得出结论。
我选择深入真实的印度,用自己的双眼去看看,推翻一些偏见和谣言,也亲眼看到一些切实存在着的问题。
我很庆幸自己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了这个神秘的国度,去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这段经历,让这个存在于媒体上的神秘土地,真切地成为我更大的世界的一部分;让我亲身感受到,不管媒体多么发达,都不能取代我们亲身的直接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