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的生日是在隔离酒店里度过的,我给自己定了块蛋糕,就像过去平凡的每一年一样,除了没有朋友的陪伴以外,都挺好。不过今年有朋友和家人在身边了,这一天就变得格外热闹。”
01
算起来已经回国一年整了,这一年内,完成了本科学业,考上了硕士,一共去了十二座城市,交了许多朋友,也有了些微薄的收入。
这一年内的每一天好像都过得很忙碌,如果不是在工作或上学,就一定是跑出去旅行,朋友常常说我不是踏实的姑娘,在一个地方呆不住,我总是回答她:“这么年轻踏实下来干嘛,多没劲。”
我坦诚自己有野心,也不安分,但我觉得不是什么坏事,直视目标并奋力追求也是一种勇气,可能我的安全感就是来自于不稳定的生活。
前段日子在北京看了一个展,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在当今世界,突变比稳定更为重要;不确定性比确定性更为重要;浪漫比理智更为重要。” 很多事情是不问原因的,意义也是由自己定义的。
02
一年前的状态就是,在俄罗斯疫情爆发后几乎整天都呆在家里,除了上网课就是做饭,生活持续半年多一成不变,百无聊赖,几乎每个凌晨的深夜都要出去走走,逛到家附近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超市买些打折的零食拎回家。
彼得堡每年都有持续将近半个月的“白夜”,字面理解就是夜晚也像白天一样亮,那白天呢,更亮。那段日子我常坐在窗边的椅子上,抱着电脑或者一本书,看几部电影,背背单词,再看一眼时间就已经到了早上四五点钟,窗外的太阳高高的,谁看了都能产生中午十二点钟的错觉,我默默叹了口气,在心里告诉自己真的该睡了,然后起身拉上棕色的厚厚的拖地窗帘,仔细看看两边,确保没有一丝亮光透进来后再钻回被子里睡觉。
去年回国后写了一篇文章,(在断联的几天里,还活着|海南东线(上))我在里面这样描述了那时的生活:
“想必今年所有人都过的很难,对于有家不能回的留学生更是,动辄上万元的天价机票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对于突如其来的疫情,毫无防备,都纷纷取消了定好的行程,去超市囤上几个月的食物,蹲在家里默默等待疫情过去。
当一个人与世隔绝半年,失去自己平常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先从身体变化开始——掉发,免疫力下降,频繁生病,性格也会变得暴戾自私,撑着仅剩的一丝信念盼着一个出口,但等来的只是一天比一天多的感染人数的消息,早早定好的机票被不断取消……这样的日子过的就像植物人一般,死不了,也活不好。”
如果你问一年前的我对俄罗斯的感觉,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对这里厌恶至极,因为这里到处充满了“丧”文化,包括上个世纪的老旧住宅楼,常年阴郁的天气,还有不那么友好的俄罗斯人。
很多上了年纪的俄罗斯人还沉浸在苏联辉煌时期的情怀里,有着深深的“民族自豪感”,而随之产生的就是严重的种族歧视,这种事情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在我身上发生。
至于俄罗斯的年轻人,他们常在自我怀疑的压抑和绝望中苦苦挣扎,思考死亡和活着的意义,身边有心理疾病的俄罗斯朋友不在少数。想到这些,我找不到丝毫喜欢俄罗斯的理由,我觉得我厌恶这里的一切。
03
回国半年后,我在成都旅行时见到了彼得堡的同学,我们谈起大学时经常一起下课后走到汉堡王,一人一个汉堡匆匆解决了午饭再赶回学校上课;到了周末晚上再从中国市场买些肉、豆腐和各种丸子,叫上几个朋友来家里一起煮火锅,她每次都会调她最喜欢的油碟给我,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吃,吃完再懒洋洋地刷碗,每次都是直到天黑透才各自回家。
这个在彼得堡形影不离的同学,在国内更让我觉得亲切,我们在路边的小酒馆里要了几瓶酒,干了一杯又一杯,一会大笑一会难过,有那么几个瞬间我突然想起了那些年所有喝过的野果汁、格瓦斯和伏特加,抿抿嘴,就像味道还在嘴边一样,这也许就是酒精的魅力,我们又和回忆里的日子产生了短暂的交集。
也是在见到她以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在俄罗斯竟然积累了这么多的回忆,之前看过一部纪录片,有一句话大概是这样讲的:“到底什么叫做热爱?刚来这个地方,你肯定热爱,你遇见了几个恶心的人,你遇见了几件恶心的事,你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来了,又走,经过几次你留在这了,这就是热爱。”
来自这个冰天雪地的国家的魅力,总是让人想起冬天穿着长靴羽绒服戴着厚厚的毛线帽,再围上几圈围巾抱着被雪打湿的书本小心翼翼地“滑行”到学校;秋天的早上踩着金色的叶子出门上课,因为景色太美在路边拍了好久的照片差点迟到;夏天每次出门一定随身带着件棉外套,因为在夏季的彼得堡一天最多能感受四种季节……这所有的一切分明就是热爱啊。
我也渐渐发现,热爱生活这件事,其实不用保持,只需要奔赴和体会就好。“ Where there is love,there is life.”
04
“内卷”大概是今年被提到最多的词,年初的时候着实被卷了一番,在专业上对自己失望至极,导师们也轮番邮件轰炸,生活中遇到的一点点不如意都会被自己无限放大。这样难熬的日子总是费药又费酒,每天晚上连吃两颗褪黑素也睡不着,后来索性两杯威士忌加冰才能勉强入睡。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没扛住压力,提前一周订好去成都和武汉的机票,没有看任何旅行攻略,全凭心情。“跑路”大概是我那时能想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在这一共十二天的旅行里,我几乎没用过手机,每天举着相机在大街小巷乱窜。不过旅行结束后我的确好了,因为我的结论是,其实只是自己在卷自己罢了。
身边很多朋友都走向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经常抱怨同事、领导和职场pua,开始感叹学生时代的美好,羡慕我还处在读书的年纪,并得边叹气边发出一声由衷的“唉”,我一直不以为然,随着干笑几声作罢,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剩下的自由真的不多了,好像很多事情再不去做,就会成为遗憾,在这个有资格可以做多选的年纪,我不想错过任何去经历的机会。
最后,在未来的一年就许愿身体健康,万事顺意,明年能回到俄罗斯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业,再走走想去的地方;保持野心,努力奔赴,不留遗憾。
祝自己生日快乐,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