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愚敏
每天,置身于纷纷扰扰、浮躁喧嚣之都市,看着行走匆匆、神态凝滞之人流,思绪万千。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苦吗?很苦!累吗?很累……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到底应该怎样独善吾身?独处吾心?修正身心?让一颗安定的菩提心有所归途呢?
常言道:大隐隐于市,绝非深山老林、古刹宝寺之中,而唯有在这喧嚣的世俗,看世间百态,品人间烟火,才能悟出百味之道,适者方醒,醒后方悟。即: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人生路程中漫漫的修行,远无尽头,应景适之,修正身心。
修,是一种持戒,更是一种高度的自律,完全来源于我们每个人天生所带来的本自具足,是内察、醒悟后的自我“惩戒”,是自我约束的心理及身体之践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修,是一番苦中寻乐的旅行。吃常人难咽之苦,行常人险阻之路,戒凡人蠢蠢欲动之心,除习性中的贪嗔痴慢疑,断不足为谋的人和事,舍障碍修行的器和物,离触景伤怀之是非地,平整浮躁,静中求定。
修,是修炼自我,与他人无关,与它事无关。在高度自律的前提下按照生态及事物发展的规律去做,这即为“道德”!道,就是规律,德,就是遵守。为了心智通透、豁达、明智、不惑,则每日在静中求一份平和。如:早晚之冥想、晨起之诵经、夜间之习文、日闲之练笔,一杯香茗,一柱沉香,陋室一隅,心静似水,不染浊尘,在独处的境界中逐渐除善扬恶,反省反悟,内察内求。
修,须与做事紧密结合。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平淡的日子里,家人的幸福生活是要靠拼搏取得的;有尊严地活着是凭借奋斗换来的,这就是修行与做事的因果关系。
修行与做事是“知行合一”的结合体,绝不可能单一剥离开来。你的修行是为了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胸怀天下,感化众生,百姓乐业,家人泰康。所以,在每天认真做事的过程中,将繁忙的事务当作是当下的一种修行,执着中是一种恪守,奔波中是一种执着,交谈中是一种真诚,接物中面带微笑,处处洋溢着一种诚善的真纯之美。这种修与做的有力结合,只会催化你的事业滚滚向前、蒸蒸日上、风生水起。因为,人品即成品,德道即运道,修德即修业,焉有不成之理?
如何修?
首先,心怀正觉、正知、正念、正言,光明正大,坦坦荡荡,以满满的正能量,浩然正气来迎接每一天的第一缕阳光。坚决与负能量、低维度、不同频、不共振的人、事、物做一次完全的断、舍、离。静心静眼,善良中自带锋芒。
其次,必须自律。早起、冥想、锻炼、学习、专注、投入,让这些均成为我们修行中的良好习惯。比如:早晨如果能坚持21天5点起床、锻炼、慢跑、快跑、球类锻炼等,持恒永久,你的身体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当然,还应该学会“吃饭”和“睡觉”这两大关乎人体生命健康的养生之道。
三是,提升认知,打开格局,建立属于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及时反省,提前准备,在剧烈的变动中抢得先机;学习新技能,增加双保险,避免在“暴风雨”来临时措手不及;极简社交,学会独处,提高生命质量;奋力学习,不断充电,永远与时代合拍。
四是,必须自我强大。你不强大,攀交任何人都没有用,你的所有不公平待遇,皆因你不够强大。冷漠是生活常态,没有人会给你抱以不必要的感情,更不会觉得你是弱者。
因为你不够强大,强大到别人不得不正视你的地步,并不是人家非要把你看得扁低,而是你本来就很“低”。你若是精品,何须花费精美的包装纸来渲染呢?
仔细观察那些成功人士:内藏气吞山河之志,外显温文儒雅之形,心中有猛虎,外柔寡愚相。直到有一天当你真正懂得了能为别人创造利益和价值的时候,你才会更有价值,这样方能与高维度人士同频共振,携手共赢。
五、删空废思维,专注当下心,不断向内觉察,向内成长,精神充分聚集,自求攻破。宁可沉默,也不消沉。仔细观察万事万物:种子是冲土而出,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小鸡是自我破壳,吸纳新生命的第一口新鲜空气。
若一味地依靠外援,求人帮忙,自私之心索取,利己之心攻进,根本不考虑他人之感受,不懂得无私的付出。这是个十分现实的社会,你那份可怜的、微不足道的、所谓的一丝丝的情感,到底能承载他人多大的付出?值得为你“破壳”吗?对不起,世界上没有傻子,你一定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弃子。
所以,唯有经过一番自查、自省、自觉、自悟,专注当下,剖析真我,方能破茧化蝶,奋力振翅,经过风雨中无数次的挥翅、猛冲,骄阳下不畏暴晒,最终,在浩瀚的蓝天下翩翩起舞,成为那只美丽的蝴蝶。(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