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社交网站,公众号上不同类型文章漫天飞,很多时候你能在同一时间,读到对相同事件反射出截然相反的观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适时过滤呈现在眼前的一切,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1、 是否只有考上好大学才,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获取知识的途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一类是通过社会实践积累经验,两者可以说是互通的也可以说是单独存在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校接受专业学习确实是非常好的途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接受高等教育,此时社会中学习也许是大多数人的唯一选择,有时候每条路都可以走向终点,只是每个人的路有所不同。
前同事大Z,基层工作数年,技术出众,一直是单位的骨干,职位也在缓慢提升,身边手下也不乏很多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虽然起点不同,但在相同的路上有时候不努力换来的教育,与其没受教育努力学习的人也会有很大差距,而大多数人都适合奋斗在那个平凡的岗位,如同赵本山小品中的台词"没有农民你吃啥,没有农民你穿啥,吃穿都没了你臭美啥"也如同二战苏联战斗英雄"瓦西里"的故事,在那个时期人们能够深切感觉,自己在平凡岗位上迸发出的火花,也像瓦西里一样伟大。
也许是有些人已经意识到我们在物质社会上偏离的轨道,就如同实体行业都偏向房地产一样,各大央视媒体都在不断宣扬平凡美丽、工匠精神,也是让我们从偏离的轨道上走向正轨。
2、 有知识也要脚踏实地
很多单位都在不断追求人才高精尖,起点非常高,其实这也是合乎常理的,更高的层次决定未来的发展,良好的大局观、创新意识决定企业的存亡,可有多少企业死在没有脚踏实地的管理中,有多少国企为错误的决策买单,国企能够盈利的又占比多少。
至今还记得那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中国人讲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形式下,大多数高层都会被眼前的假象所蒙蔽,很多企业都存在着高层和基层之间的真空带,往往营造出真空带的始作俑者就是高层错误的思想。
再说个人,有学历没能力和有学历不努力的也非常多,具有后天教育的平台肆虐挥霍的人也已见怪不管,其实无论基础怎么样努力才是关键,高分低能不得不让人反思。同时条件优越所隐含的一些弊端,就是缺少失败和挫折的体验,没有办法经历风浪,最强大脑神童李云龙痛哭的一幕,让很多人惊叹,天赋异禀却无法正确面对失败。
3、 感情世界没法分辨对与错
很多文章不断揭露感情、婚姻中的种种现象真理,似乎很有道理,也常常会让人对号入座,感觉渣男满地,剩女无数,倡导女人走出不良的婚姻,我想很多写这样文章的人也许没有经历过离婚,没有遇到过几个渣男,全都是看到身边人而发出的感慨,其实每个人的婚姻都有所不同,不是立刻离开渣男、永做剩女、离婚才是最好的选择,有时候这些选择近乎于逃避,没有一帆风顺的感情,更多的人应该学会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许这就很多女人不断遇到渣男的原因。
面对感情、婚姻的问题,可以说我也并没有经历过太多,但没有完美的人生、没有不出问题爱情,关键在于面对和承担,重要的更是改变和包容,那些传世的爱情里总有我们看不到而可贵的地方,我们常常被中国偶像剧中爱情故事所误导,让我想起了一部美国电影,《消防员》,一个普通的消防员通过母亲曾经拯救婚姻的方式,挽救自己的感情。
一篇理解片面的文章,也许会毁掉一份可以挽回的感情,太多人不愿意认真看完一部电影,认真读完一本书,只着眼于绚丽画面和精彩的动作上,往往忽视的电影和书籍中蕴含的真谛。
4、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突破自我
太多鸡汤文教我们如何走出舒适区、摆脱渐渐颓废,在我看来很多人并不适合突破自己,离开现有的生存环境去重新开始,就像工厂里重复劳作的工人,有大部分人比较适合这样的环境,因为生计所迫,很多人也没有太多心智去四处奔波,去处理太过复杂的人际交往,现阶段的他们适合这样的生活节奏。
如果不假思索的改变突破,有可能让他们失去现在的一切,现如今生活带来的压力已由不得很多人的任性,创业更是需要经验、资金和很好的时机,很多创业公司死在了三年内。
信息爆棚的时代,我们更要学会过滤信息和知识,互联网让无数人赚取了第一笔财富,可也有更多的人在互联网上损失惨重,其实这和就和炒股赌博一个道理,你得到的一定是别人失去的,并不是上帝对你的恩赐。
要被呈现在眼前的表象所误导,喝的"鸡汤"也要适合自己,这个时代选择很重要,有时候感觉想喝鸡汤激励改变自己就去"公众号",想找回自己看看现实的残酷,感受人间冷暖就来"简书"。
世界很大,选择需要慎重,不要偏离生活的轨道,一定要揭开表象看现实,一切哲理和名言都要以适合自己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