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的事情很多,到底做哪个好?身边的朋友在出国、创业、搞副业,我要不要去?我现在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碰到做不了决定、找不准方向的时候。不少同学会借助头脑风暴、SWOT、鱼骨分析法、最佳决策模型等思维方式。
但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些方法。因为它们都是为组织发明的,并不完全适合个人。它们太死板、太理论,辛苦想了半天,思维还是一团乱麻。
现在分享给大家一个我使用了多年的独门秘方,是读研的时候一位老教授传授给我的,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这个方法就是:不使用正向思维去思考这么做的原因、具体怎么做,而是先反问自己“为什么?”
这么简单?对,就这么简单!好下面请各位吃瓜的同学坐下来,看黑板,我来说说具体怎么用。
先举个例子。我有一段时间很想练字,但是由于本来每天要做的事就很多,不得不挪用午觉时间,结果天天下午困成狗。直到用上了“为什么大法”:
“为什么要练字呢?”
“因为练字能提升个人形象。”
“为什么练字能提升个人形象呢?”
“因为通过书面沟通时,对方能看见我的字。好看的字给他留下好印象。”
“为什么要和对方书面沟通呢?为什么要给人留下好印象呢?”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喜爱我。”
“你还没说为什么要书面沟通呢!”
“滚……”
问到这里,我就发现了如下几个问题:比如练字的确可以提高自己的“书面”形象,但是我在家静养,并没有机会和人接触,也就没有机会展现手写字;相比较而言现在有很多更重要的事要做。于是我就毅然决然地放弃写字了。(多好的借口啊)
总结一下,问“为什么”最大的作用是帮助自己反向思考,发现自己原本没想到的细节,找到自己做一件事的根本动机。从而确认决策的逻辑是否准确、是否周全。
那我们把具体步骤概括一下:
1、针对一个问题,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2、快速回答问题,说出最重要的原因,也记录次要的原因(次要原因有助于周全考虑问题,但不要超过两个,太过发散不利于思考)。
3、进一步问为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随时进行反思:我是否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吗?这样才有助于得到正确答案。
当然了,同学们在用“为什么大法”的时候,需要掌握充足的信息、构建完整的逻辑结构,才能够回答自己的问题。有时对未知的事情全无了解,自然也就没办法回答这些问题。
那这个时候呢,我就建议你先尝试一下。比如创业什么的,可以先跑跑市场、打听打听行情,一个阶段之后再考虑要不要接着做。那个时候再问问自己“为什么”,就会有更清楚的答案啦!
好下面是课后习题。
“这位女同学,你有没有什么疑惑?”
“我没想好要不要出国留学……”
“很好。那么我们用我们的‘为什么大法’来帮你解决问题。你为什么要出国?”
“因为我要读研。”
“那么你为什么要读研?为什么读研要出国?”
“因为现在大家都读研。因为我想出国。”
“为什么大家都读研你也要读研?为什么你想出国?”
“因为读研的人多了,本科生就吃亏了。出国是为了增长见识。”
“为什么本科生会吃亏呢?为什么要通过出国来增长见识呢?”
“因为本科生学历低……因为……”
(课堂乱成一片。老师!不带你这么欺负萌妹子的!)
问到这里,妹子就发现自己的理由站不住脚,世界上大部分工作,本科生都足以完成。即便读研,国内读研一样可以拿研究生文凭,并且她能去的专业和学校有很多国际会议、出国机会,也很能增加见识。再考虑到金钱成本,出国读研显然不是好的选择。
据我的经验,一般一个问题很少能回答到五层。一般回答到第三层,就会有很多新问题、新发现。大家不妨回家试试,可以两人合作,一问一答,一同思考,效果出奇地好,不好不要钱!
今天恰好看到《从“为什么”开始》这本书,书里提到“黄金圈法则”。
这本书认为“很多公司只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很多人只知道在做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我们欠缺的就是多问一些‘为什么’”。研究做什么、如何做,应该是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的事情。高层管理人员和伟大的老板,应该考虑公司“为什么要做”。
所以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老板,多问问自己“为什么”。理清思路,找对方向,有时候比努力还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