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配管柱需要画管柱结构图。标准图例画法比较繁琐,不便记忆,现场不实用。而且新工具不断出现,标准图例也不能覆盖所有的工具。现场普遍使用简化画法,简单、明了、实用。分层配产管柱和分层注水管柱结构简化画法如图0-1和图0-2所示。
图0-1 分层配产管柱结构示意图
图0-2 分层注水管柱结构示意图
一、组配管柱的程序
无论组配哪种管柱,都要以施工设计为依据,按照管柱图、下井实物长度来组配。组配管柱的程序是:
(一)明确施工设计内容
(1)掌握下井管柱结构,下井工具名称、规范、用途、下井先后顺序和间隔要求等。
(2)掌握生产井段、夹层厚度和出砂出水情况。
(3)掌握套管内径、井眼变径情况、套管接箍位置、套管损坏情况、油补距、射孔井段和人工井底等。
(4)计算好下井工具之间所需油管长度。
(二)清洗、检查、丈量油管和其他下井工具
(1)用蒸汽清洗油管,清楚油管内外的结蜡、死油、泥砂和杂物。
(2)检查油管螺纹是否完好。
(3)检查下井工具、尺寸、连接螺纹合理无损伤,符合使用要求。
(4)检查油管管体是否有裂痕、孔洞、弯曲和腐蚀。
(5)用标准的内径规通油管。
(6)把不合格的油管隔离摆放并做有标识。
(7)将油管在管桥上排列整齐,每10根(接箍)一出头,接箍朝向井口方向,然后用钢卷尺丈量,并记录在油管记录上,油管摆放顺序和记录顺序要一一对应(注解: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用红外、激光束代替钢卷尺进行测量的技术,提高了生产力)。
(8)使用的钢卷尺应是经过检测后标定合格的,其有效长度为15m(或25m)。丈量时拉直钢卷尺,防止钢卷尺产生弧度或扭曲。
(9)丈量油管时,不得少于3人,3次丈量的管柱累计误差不大于0.02%。
(10)丈量时,钢卷尺的零点应位于接箍上端面,另一端对准油管螺纹根部。
(11)用钢卷尺丈量下井工具、油管短节的长度,并记录在油管记录上。
(12)核实或丈量油补距、套补距、油管挂等长度。
三丈量:指油管、抽油杆等长度至少由3人换位丈量3次并核对。
三对口:指实物、管杆等数据记录、施工、设计对口。
(三)组配管柱具体要求
(1)计算理论所需油管长度,丈量、选择油管,连接下井工具。
(2)按照下井顺序将下井管柱摆放好,计算出实配深度。下井顺序、摆放顺序和油管记录要一一对应。
(四)管式泵管柱的深度计算
图2-1为管式泵的连接示意图,从各部分的尺寸可以计算出抽油井管柱各工具的下井深度。
图2-1 管式泵连接示意图
管鞋深度=油补距+油管挂长度+泄油器长度+泵以上其他工具长度+泵以上油管长度+泵总长度+泵下短节长度+滤砂器长度+其他工具长度+尾管长度+管鞋长度。
或管鞋深度=油补距+油管挂长度+油管长度+工具和附件长度+管鞋长度。
泵挂深度是指井深原点到抽油泵固定阀(吸入阀)之间的长度。
泵挂深度=油补距+油管挂长度+抽油泵以上其他工具长度+抽油泵以上油管长度+抽油泵有效长度(抽油泵有效长度是指固定阀(吸入阀)以上长度,其余长度为无效长度。抽油泵总长度包括有效长度和无效长度)。
泄油器深度是指井深原点到泄油器上端之间的长度,即不包括泄油器长度。
泄油器深度=油补距+油管挂长度+泄油器以上其他附件长度+泄油器以上油管长度。
抽油杆长度与泵深的组配:驴头处于下死点时,光杆深入油管头法兰长度(方入)+抽油杆总长度+抽油杆短节及附加工具长度+柱塞拉杆长度+柱塞长度+防冲距=油管挂长度+抽油泵以上油管总长度+抽油泵以上附加工具长度+抽油泵有效长度。
二、组配管柱的方法
(一)正配法
正配法是按照工具及管柱下井的顺序进行匹配,这是现场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配一排下一排,挑选、排列、记录均方便,适用于管柱较多、工具较多的情况。
(二)反配法
反配法是按照工具及管柱起出的顺序进行匹配,较少使用,适用于只有一排或管串工具较为简单的井。其缺点是记录不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