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语言?是什么?

【言语和语言的区别】

什么是言语:言语是指说话及表达能力,是人类交流最基本的部分,其形成主要是由肺部喷出气体,经气管进入声道,通过呼吸发声共振及韵律产生声音,实现交流的运动活动和实际过程,其中对声音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唇舌硬颚软颚咽喉和声带。

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与个人的文化程度及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是口语,书面语,肢体语言等交流符号的集合系统,是一个自然发展起来的语言、词法、句法、语义及语用的规则体系。语言活动包括四种形式:口语表达、口语理解、阅读理解、书写理解。

上言语课的目的:通过言语训练发挥和促进被限制的言语能力,改善言语障碍,纠正发音,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语言障碍常见的类型】

1.失语症:是言语获得后的障碍,是由于大脑损伤所引起的,言语功能受损或丧失,表现为听、说、读、写、计算等方面的障碍。

2.运动性构音障碍:是由于神经病变引起的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出现发声和构音不清症状。

3.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即聋儿语言障碍,听不到声音导致不会说话,所以一般合称为聋哑人,这部分儿童没有声音输入所以出现语言障碍;

4.儿童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言语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

5.器质性构音障碍:是指由于构音器管形态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

6.口吃:指语言流畅性受到障碍。

7.单纯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是语言发育敏感期时受到剥夺或接触环境异常或心理行为异常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正常儿童语言发育】

1.语言准备期(1岁以下) 为儿童言语前的阶段,此阶段婴儿发音到模仿成人咿呀学语,先是对听声音有反应,而不是对词的内容发生反应,只要词的声音接近,都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此后,词的声音与含义的联系逐渐被储存在记忆之中,成为儿童以后随时应用的词汇,直到听懂人说话,最后能自己说出词。

2.语言理解期(1~1.5岁)此期的儿童开始在理解基础上学说话,如认识“鱼”这种动物,逐渐学会说“鱼”;在表达意思时往往用动作来辅助要说的词,如要喝水,就会拉着大人指着杯子说“水”、或说“喝”等。此期的儿童语言的发育有了质的飞跃,从简单的名词过渡到动词,能理解成人的语言,并说出被成人理解的语言。

3.语言表达期(1.5~3岁)此期儿童的语言发育迅速,能主动模仿成人说话,大约能说1000个词左右,学会说词“我”“你”“她”等,从简单句向复合句过渡(简单句如:爸爸拿球等,复合句:以“还”“也”“又”“以后”等词出现较多。)喜欢与成人进行语言交流。富有好奇心,喜欢问问题等。

【语言治疗的原则】

一、评估准确、个别化的原则。由于每个人言语的病因、症状、类型、程度各不相同,所以要首先进行详细的评估,制定个别化、针对每个人不同的训练方法。

二、难易适中、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计划要难易适中,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过于难,过于简单达不到训练目的,过于难也许会降低孩子的积极性,适得其反。

三、重点突破、多方面结合的原则。根据言语障碍类型不同,选择训练的点也不同,同时也要听说读写各方面综合训练,才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选择。言语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训练太过于简单,模式化,容易影响训练的积极性,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训练,增加孩子的训练兴趣

五、注意心理、环境调整的原则。训练过程中注意调整心理和环境的调整,保证孩子不间断积极的训练,注意孩子的积极性,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和兴趣。

参考书籍:《言语治疗技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