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弋阳,提起“笑逗先森”(原名吴森),几乎无人不晓。这个曾经靠一句“弋阳笑哥来了!”火遍网络的草根网红,不仅用方言搞笑视频逗乐了无数人,还因为身上那股“黏糊糊”的亲切劲儿,被老粉们戏称为——“人形年糕”。
但为啥他会像年糕?这背后藏着一个关于“黏人”“温暖”和“乡愁”的真实故事。
------
一、“黏人”的笑哥:像年糕一样甩不掉
2014年左右,吴森还是个在弋阳街头拍搞笑视频的“草根”。他操着一口浓重的弋阳方言,戴着滑稽的帽子,对着镜头喊:“弋阳笑哥来了!今天带你们看个稀奇!”
他的视频内容很接地气——菜市场砍价、邻居吵架、家里养的鸡突然“装死”……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搞笑,而是他那种“黏人”的亲和力。
• 粉丝说他“黏”:早期拍视频时,吴森总爱往人群里钻,看见大爷大妈就凑过去搭话,甚至有人开玩笑:“笑哥比我家过年蒸的年糕还黏,甩都甩不掉!”
• 同行说他“黏”:其他本地网红起初觉得他“太闹腾”,但后来发现,他总能把陌生人变成朋友——拍视频时,摊主、路人、甚至路过的孩子,都会被他逗得哈哈大笑,然后主动配合演出。
• 家人说他“黏”:连他老婆都调侃:“你这人跟年糕似的,黏家里人,也黏粉丝,一天不拍视频就浑身难受。”
------
二、“软糯”的笑哥:像年糕一样暖胃更暖心
弋阳年糕,以糯米为原料,蒸熟后软糯Q弹,既可以炒着吃(香辣下饭),也能煮汤(温润养胃)。而吴森的短视频,就像弋阳年糕一样——看着热闹,细品却带着温度。
• 早期的“闹腾”:刚火的时候,他的视频风格比较无厘头,比如模仿“领导讲话”“假装土豪”,纯粹是为了逗乐。但渐渐地,他发现,单纯搞笑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真正能让人记住的,是那些能打动人心的内容。
• 后来的“温情”:他开始拍一些“接地气但走心”的故事——比如《弋阳老街的记忆》,记录即将消失的老店铺;《我爸的自行车》,讲述父亲骑车送他上学的童年回忆;甚至有一期视频,他拍了自己母亲包粽子的过程,配文:“小时候嫌她唠叨,现在想听她多骂几句。”
这些视频没有华丽的特效,也没有刻意煽情,但就是让无数弋阳游子看了眼眶发热——“这不就是我小时候的家吗?”
------
三、“有嚼劲”的笑哥:像年糕一样越品越有味道
弋阳年糕的妙处,在于它看似普通,但越嚼越香。而吴森的网红之路,也是这样——从最初的“搞笑网红”,到后来的“家乡文化推广者”,他像年糕一样,看似平凡,却越品越有味道。
• “弋阳方言守护者”:随着普通话短视频的流行,很多地方方言逐渐被遗忘。但吴森坚持用弋阳话拍视频,甚至教外地粉丝学说弋阳方言。他说:“方言没了,家乡的味道就淡了。”
• “家乡带货王”:后来,他开始帮弋阳老乡卖特产——年糕、雷竹笋、龟峰扣肉……粉丝们因为他,开始关注这个小县城的好东西。有人问他:“你图啥?”他说:“我就想让外面的人知道,我们弋阳的东西,好吃!”
• “永远的笑哥”:哪怕后来短视频行业变化,很多网红“昙花一现”,吴森依然坚持更新。他说:“只要还有人愿意看,我就继续拍。毕竟,笑一笑,十年少嘛!”
------
结语:为什么笑哥像年糕?
因为——
✅ 他“黏人”,像年糕一样,和粉丝、家乡人“黏”在一起,不离不弃;
✅ 他“软糯”,像年糕一样,用幽默温暖人心,让人看了心里舒服;
✅ 他“有嚼劲”,像年糕一样,看似普通,但越品越有味道,越了解越喜欢。
所以,弋阳人爱叫他“人形年糕”——不是因为他长得像,而是因为他像年糕一样,黏住了家乡的味道,也黏住了无数人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