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和邻居大哥聊天。大哥老家是凌海沈家台人,这是锦州的西北山区,土地贫瘠,干旱少雨。今年春天雨水更少,农民种地很难挣钱,靠水浇地又浇不起,目前形势严峻。
早晨下乡,在黑山县的乡镇之间穿行。黑山是个农业大县,耕地面积在二百六十多万亩,土地肥沃,人均土地比其他县稍多。我们途径的是黑山南部乡村,也是农业的重要基地。
这里,农户在组织抗旱自救。随处可见农民在浇地,有用自制的水龙头抽水,有的用节水滴管的设备,在广袤的大地上,北方农民的躬耕在自己的垄亩上。这片平原是高产的地区,亩均产量过顿,甚至多达两千六七百斤。这些年,玉米品种越来越好,农户多种植高产密植抗旱的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在这样的地块,旱情还如此严重,确实让我们始料未及。
如今,玉米价格在七八角钱一斤,价格和前些年相比,有明显的下降。一亩地亩产千斤的话,出去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还有人工等要素,农民的收入无非就是二三百元。如果天气干旱,在玉米成长的关键时间节点,采用水浇地的方式,无形中有增加了生产的水电成本,基本上没有利润,甚至赔钱的可能性极大了。同样,即使高产地块,因干旱造成的利润也会越来越低,甚至亏损。
东北是个大粮仓,锦州位于辽西,虽然没有吉林和黑龙江那样重要,但年产五六十亿斤的粮食,对国家的粮食战略同样意义重大。辽西十年九旱,特别是西北山区,基本上年年干旱,且旱情比其他区域严重得多。老百姓靠种粮食已经不挣钱,年轻的劳动力都以外出打工,家里一般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妇女。
各级党委和政府也把农民的事当成重中之重,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想方设法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或组织抗旱,或给农民提供农资,或借给农民抗旱器材。尽管如此,面对靠天吃饭的弱质农业,也还是缺少具体的办法。
农业供给侧改革也推行了几年,国家下摆了资金和项目,很多新品种新技术也在逐步推向农业。如何挑拣玉米种植面积,多种写高效的经济作物,找到市场,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就农业现状看,急需顶层设计。比如,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滞销的问题,这是小农业面对大市场的矛盾,只要存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这个问题就难以避免。从政府层面,应该推出农业的大数据,把全国的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告诉农民,以便让农民掌握市场行情。
从另一个层面看,农民也该学习新知识。大家要多学习,估计年轻人走出去,学习一技之长,在城市去发展。同时,农民也该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种养技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调整种植品种,引进稀缺产品,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车行在路上,看到农民兄弟面朝黄土背朝天,和父辈从事一样的劳动,不免为之心动。我们不能人定胜天,但也确实应该研究办法解决问题。
期待一场雨。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