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系里,任何一件事发生,都可以有两个层次的解读:
第一个层次:事实本身是什么,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事实事件。
第二个层次:是这个事实背后所代表的关系,我们把它称为关系事件。
——陈海贤
陈海贤老师在他最新的专栏文章里,提出里“事实事件”和“关系事件”这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他认为事情只是关系的载体,是人们用来表达关系的工具。
在亲密关系里,会让人受伤的不是事实事件,而是隐藏在事实事件背后的关系含义。
“事实事件”和“关系事件”的三个差异
第一个差异:事实事件是孤立的。关系事件是影响关系双方的。
第二个差异:事实事件是客观的,而关系事件是主观的。
第三个差异:事实事件是对事不对人的,而关系事件是对人不对事的。
我们来假设一个很常见的场景:
有一对小情侣一起逛街,遇到一家新开的甜品店,里面的摆设很美,但甜品价格比其他店贵挺多。女孩问男孩要不要试一试,男孩回答:“随你啊。”女孩脸色大变,说那不买了。
请问,女孩儿为什么突然就生气了?
让我们来试着分析下:
事实事件:女孩询问男友要不要尝试一下新甜品,男友回答“随你啊”。
男孩对关系事件的解读:这个甜品比较贵,如果我说吃,但吃了觉得不好吃,她可能后面会心痛那个钱,然后骂我;如果不让她吃,她又会骂我小气,干脆让她做决定吧,尊重她的意见。
女孩对关系事件的解读:我爸对我妈不耐烦的时候,总爱说“随你啊”,看上去什么事情都是我妈说了算,其实他就是不乐意管我妈的事情,觉得我妈烦。男孩这样回答,其实也是觉得我多事,对我不耐烦了。不就是吃个贵点的甜品么,就觉得我烦,要不要这么小气。
总结一下,在上面的场景中,在男孩看来,回答“随你啊”是把选择权给对方,是尊重对方的表现,后面女方生气他就会觉得对方不可理喻;而在女方看来,回答“随你啊”其实就是男友不在乎自己,敷衍自己的表现,生气是理所当然的。
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个事件有不同的关系解读。在家庭关系和亲密关系中,很多矛盾就是由此产生的。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单纯地说谁的解读是对的,谁的又是错的,而应该通过沟通来获得对方的理解,让大家的解读尽量处在同一频道里。
如果你能够学会用关系的视角看亲密关系中发生的事,你就会多一双特别的眼睛。
——陈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