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IDP进阶课程已经接近尾声。
「一个习惯的养成是二十一天」,这一个月,习惯了每天主动输入、坚持输出、按时打卡,习惯了每天下班后在乘风破浪学习群听班长澜澜可琳还有同学们的分享、参与讨论,虽然最终也没能自己主持一场分享会,但曾经「被动参与」的心态已经消失殆尽,渐渐会去思考“我能输出什么对他人有用的东西”,也会主动去交流一些想法。
想起参与IDP进阶课的初衷,不过是想找回动力。一个月前我犹豫不决,还跟希希说过“怕自己坚持不下来”,而仔细想过“有些事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所以还是直接行动了。学习始终是自己的事,谢谢我没让自己失望。
在IDP故事里认识了林菠萝、景明、杨朗、郑桐、陈如萍、老黄、王园园、Vivian、廖小强、许愿、洪力、阿文、Eric……他们性格特征做事风格各异,小伙伴们常常会讨论这些主人公们的原型,仔细想来,他们不是我们中的任何人,但也可以是你,是我,是我们任何一个人。这也是IDP课程的魅力,非常有代入感。
一个月里我们学习了四个模块:目标管理-行动管理-经验管理-沟通管理。
要问我学到的知识点分别有什么?前面每个模块的复盘已经有认真做思维导图,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要问我学到了什么?那我得好好复盘一下自己的「经验」了。
学目标管理时,我们定下的个人OKR,我现在依然在坚持,持续完成,且有在不断完善着。
行动管理给了我抓住「时间黑洞」的机会,也尝试了许多时间管理APP,最终确定了自己会坚持使用下去的两个,也明白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现在我每天都会列简单的清单,APP可以定义轻重缓急(四象限)、记录每天在每件事上耗费的时间,我丢掉了“伪完美主义”,选择了最简洁容易坚持的工具,没有陷入网友调侃的“时间都花在管理时间上了”这个漩涡里,感觉有在慢慢变自律。
经验管理教给我的「建立个人经验体系」的方法很受益,在这之前我没有意识到经验需要存储,以为只要整理保存起来就好;这个模块一字一句都戳中了我的痛点,我撕开自己“收藏=雪藏”的“伪装”,着手整理了我以前的文件(已完成)、新增的电脑资料(完成60%),也发现可以将「学到的经验」迁移到整理其他东西上面,比如「我杂乱无章的手机相册」、「个人杂乱无章的衣橱」还有「书柜」,目前已经在做了(还没做完)。
沟通管理则给我的感觉像是“在窥探我每天的生活”,当天学到的知识刚好就能用到,我还用工作模板写了月末总结。沟通是门艺术,需要注意表达方式、共情力等等,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工作时有效传达和反馈、生活中让人觉得相处起来舒服的人,努力!
P.S.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转眼一个月的IDP故事要写完了,但我们的人生未知故事还在继续……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平平无奇的小人物,也同样有自己的精彩。
开始我也未抱奢望来,从没奢想过学了课程我就变得多厉害或者成为另外一个自己,而一个月后,我带了期待走,对自己当下的日子少了几丝彷徨和无措,多了一些坚定和动力。谢谢IDP,让我扫盲四大模块的知识点,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并知道“如果我要去做我应该怎么用它”。也谢谢自己能够坚持学完课程,给自己的未来可能性多加一个筹码。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文章写到这里也接近尾声,这一个月来,同学们一起坚持了下来,“乘风破浪的我们”都很优秀。
谢谢可琳班班在我学习拖延时不厌其烦恰到好处督促,谢谢澜澜老师在我们困惑时及时解惑和鼓励,谢谢「乘风破浪学习群」里分享知识、互相鼓励的小伙伴们。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结束是终点也是新起点。
愿我们都真正有所收获,努力成为向上翱翔的飞鸟,去靠近太阳️。
祝愿大家未来可期,一路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