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访谈-进行人种学访谈

倾向于两位设计师参见:一个引导访谈并做一些笔记,另一个负责详细记录访谈内容,查找提问的漏洞。访谈时间一个小时以内,一天不超过6次,这样设计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总结,做访谈策略调整。

人种学访谈的阶段
  • 不同阶段反映出每次访谈的用户行为和知识都在增加,开始时访谈的关注点比较广泛,针对的是总体结构和目标相关问题,后期关注的范围则逐渐缩小,逐步锁定某些特定功能及与任务相关的问题
  1. 早期访谈-具有探索性质,重点是从用户角度收集领域知识,问题通常比较广泛,开放,较少谈论细节。
  2. 中期访谈-中用户规模初步显现,设计师开始提出开放式和明确的问题,形成逐步轮廓,掌握了领域的基本规则,结构和领域词汇表,这时更关注与细节设计
  3. 后期访谈-确认先前观察到的模式,进一步阐明用户角色和行为,并对任务和信息需要的假设进行细微调整,提问更多侧重于封闭型问题,并对数据进行收尾工作。
  4. 最后阶段-希望回头来对某个知识丰富且表达清楚的受访者重新访谈,处理某些前期访谈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基本方法
  • 在发生交互的地方进行访谈
  • 避免按照固定的问题提问
  • 假装成门外汉,而非专家
  • 采取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相结合引导提问
  • 首先关注目标,任务其次
  • 避免把用户当做设计师
  • 避免讨论技术性问题
  • 鼓励讲故事
  • 请求演示和讲解
  • 避免诱导性问题

避免按照固定的问题提问

  1. 目标导向性问题:
  • 目标-哪些事让你觉得愉快,或是糟糕?
  • 机会-目前哪些事情在浪费你的时间?
  • 优先级-哪些是最重要的事情?
  • 信息-什么帮助你做决定?
  1. 系统导向性问题
  • 功能-使用产品时做的最多的事是什么?
  • 频率-产品哪部分使用频率最高?
  • 偏好-你最喜欢产品的哪些方面?最讨厌的是什么?
  • 失败-你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
    -经验-你使用什么样的快捷键?
  1. 工程流程导向型问题
  • 过程-早起第一件事是什么?之后呢?
  • 频率-这件事多久做一次,什么事情是每周或者每天都要做的?而不是每天都在做的?
  • 特殊情况-通常一天是怎么过的?什么事情是不寻找的?
  1. 态度导向型问题
  • 期望-未来五年的规划是什么?
  • 避免-你不愿意做什么?哪些事在拖延?
  • 动机-工作或者生活方式中最满意的是什么?哪些问题是你常常会最先解决的?

避免把用户当做设计师
避免受访者提出解决方案,这些方案都是有个人色彩的,反映的是用户个人的侧重点,大多肤浅片面,缺少平衡和改良。

请求演示和讲解
留意受访者的描述方式,并且要问足够多的问题弄清除其表述,
在用户环境中捕捉设计技术的同时,格外要留意设计中未碰触到的需求和不足之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