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与一女性友人聊天,不经意说起婆媳关系,不太健谈的她仿佛立刻换了一个人,突然开始大倾苦水,滔滔不绝。从谈婚论嫁时两家如何沟通不顺,到勉强成家后婆媳之间的鸡毛蒜皮,再到产子后在育儿问题上的正面冲突,脸红气粗,言辞激烈,恨不得提刀动枪,听得我心惊胆战。赶紧收住了话题。
其实我更担心的是她的丈夫。左走是窝囊,右行是不孝。夹在中间的滋味,一定很煎熬吧。
虽然是已婚大叔,但是关于婆媳摩擦我的经验并不多,因为我的爱妻与我的父母相处极为融洽。
不,准确的说不只是与我的父母,是与我的兄弟姐妹,七姑八姨,大小侄女相处都亲密无间,打成一片,走到哪里都自带一家人光环。与我的两个小侄女视频,她们第一句话永远都是“’婶婶在哪?”。
疫情期间,我只身一人到外地复工,爱人独自带娃住在我家,依然融洽。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表现,无形中感染了我那不擅表达的大嫂,妯娌间亲如姐妹,无话不谈,你擦桌我刷碗,一家人情深意暖,尽享天伦。简直让我的双亲忘了还有个儿子存在。了解情况的亲朋,无不暗地拍手称赞。
我幸运吗?是的,这样的儿媳,二老称心如意,这样的老婆,我死而无憾。
只是幸运吗?绝不。我老婆的性格我是知道的,天生极度缺乏安全感,极度渴望被包容与保护,。有时我稍有不周,立马家法伺候,绝不手软。兄弟尚可阋墙,父子也能反目,何况原本就没有血缘关系的婆媳呢。
那这样融洽的局面到底因何而来?
究其根本,我想,一个叫“因为爱”,一个叫“拎得清”罢了。
——————————————————————————
我和爱人是同级校友,因为深爱而走到一起,毕业后来到异乡打拼。
举目四望,可依偎的只有彼此。因此很早就学会了相互温暖和扶持。
也因为鞭长莫及,无论大事小事,双方父母都不予干涉,充分尊重我们的决定。
就这样,我们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恣意徜徉在爱情的世界里,努力经营,将生活一点一滴装扮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我们尽情地亲吻拥抱,呵护彼此,把生活里的一言一行作为表达爱意的方式。而善待对方的家人,就是其中应有之意。
她爱我,很怕我对她失望,因此在我家人面前不怕辛苦,极力表现。也因感受到我的幸福而更加乐在其中。我因她对我的家人好而心生感恩,因此想方设法将这份爱回馈到她的家人身上。有来有往,细微的善意在彼此之间传递,一切就如滚雪球般自然而然发生了。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人与人之间的最质朴的情感和逻辑,两千年来何曾改变?
不要骗自己,有的时候,不是做不到,只是不够深爱罢了。————————————————————————————
在异乡打拼着实不全是一件坏事。在某种程度上它意味着充分展示真我的权利。当然,它的代价是所有的消极情绪都要自己消化。
因此我们早就习惯于主动为情绪和矛盾划定边界,哪怕在争吵时也能做到努力控制,有礼有节,不超出极限。这成为一种很好的训练。
而把对方和对方的家人剥离开,划定清晰的边界,也是我们的共识。
我们爱的是彼此,也只把苛刻的期许留给了彼此。家人只作为我们爱的延伸,尽享宽容。
比如,我的爱人有洁癖,她对我和我们小家的卫生状况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在我父母家生活时,也并不会因为客厅不够整洁而面露哪怕一丝不悦。相反,她会主动打扫,从自身做起让这个家变得更好。因为她清晰地知道,她爱的是我,也只把她的期待和原则放在了我一个人身上。
比如,我的爱人成长在一个甚喜吃素的家庭,我们自己在小家做饭时充分做到了荤素搭配,甚至不吃荤菜。而我父母家无肉不欢,甚至连早餐都是鸡翅和排骨。初到我家时很不适应,但是她从未在提起,甚至努力多吃,展现了自己的很好教养。因为她知道,一家人有一家人的饮食习惯,而尊重是一种美德。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
我仍记得,婚后我陪妻子回娘家。和岳父谈心时说起如何赢得双方父母好感的玩笑话。
岳父大人笑着说,“我告诉你们,秘诀是‘勤回少呆’。”
我觉得,这四个字蕴含着无限的智慧。
拿起相机时,距离太近,则不好聚焦。
人与人相处时,苦苦索求,就失去了美感。
好好爱你的他,保持独立的自我和良好的修养,摒弃以我为主的概念。
一定会生活得更加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