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编宗璞的《丁香结》。
文章最后一段: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由山西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审查通过,《两导两练高效学案》编写组编写的语文六年级上册《两导两练高效学案》第二课《丁香结》第二课时的“达标检测”部分第一题第2小题要求对以上划线句子完成以下练习:
(2)这里的“结”是指( ),作者为什么要把它比作结?有什么象征意义?
这本《学案》是附带了一份相关答案的,不过并不完整,而且越是有争议的、没有固定答案的、比较难解的题,越是省略不给答案,所以基本没用。
就像这个题。如果没有这个问还好,大部分人——不管大的小的,老师学生,大概率都是懂的。就像吃席,对于每一道菜,虽然说不出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具体工序,火候,但你是能品出好吃与否的。可是一旦提出问题,要求作细致分析,深入研究,就变得复杂了。
首先,“这里的结是指什么?”许多孩子甚至我们老师可能潜意识里都认为既然都作为题摆那儿了,肯定不是表面上的意义,自然而然会想“结”代表的是“人生中的问题。”
那么,接下来又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把它比作结?
这个迎刃而解,因为人生中的问题不好解决,就像结,疙疙瘩瘩,需花费时间精力才能解开、理顺,或者根本无解——它们俩有相似之处。
接着,看第三个问题: 有什么象征意义?
“结”象征什么呢?人生中的问题象征什么呢?
很显然,不好回答,“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和人生中持续存在的问题。
但是,前面已经说过了,“结”指人生中的问题。
那么,顺理成章,意思就是“人生中的问题象征人生中的问题。”
显然是废话,没有这样定答案的。
好像在绕圈子。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第一个空应该是“丁香的花苞”或者直接说“丁香结”。
这样答案成这样:
这里的“结”指“丁香的花苞”。
一是因为它的样子长得像绳结或者像绳结一样的盘花扣: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二是因为文章前面说过的——古人诗云: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凝结着千年愁绪意象。
最后一问就好说了——丁香结在中国文学中主要象征解不开的愁怨与人生中的各种问题。
所以我的最简答案是:
这里的“结”是指( 丁香的花苞 ),因为“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它象征“人生中的问题。”
习惯了“正确答案”,为了给自己的思考找一些强有力的支持,我特意就此提去问二班老师。
结果她不假思索说,这里的“结”指人生中的问题呀!
我于是重复了一遍:这里的“结”指人生中的问题……它象征着“人生中的问题”——这不两问重复了吗?
小李老师眉头一拧,说,我再想想。
隔了一会儿,她到教室找我,拿着手机上搜索的答案:
我不以为然,也在手机上搜索给她看: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我忽然觉得很无聊,想来读者也感到无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