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逢春时。阖家团圆,值得喜庆。但对单身男女来说,却有点“不幸”,因为过年难免会被催婚。
到了适婚年龄而没有结婚,尤其是大龄者,有时会被身边的人扣上帽子,“太挑”,“眼光高”,甚至还有更离谱的猜测,以前我有个同事,40多岁了,没结婚,被上司说“脑子有问题”。
其实,我们只是因为还未遇到那个各方面都比较合适自己的人。
所谓合适,在我看来,需要满足以下因素:
这个人,首先我要爱他(她),就是所谓的对一个人有感觉。
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我的心情每天是愉悦的,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怎么去判断自己究竟喜不喜欢这个人,记得有个朋友跟我说过“衡量有没有爱的最低标准就是能不能接受和这个人打KISS”。想想她的话也挺有道理,如果都不想和他(她)亲近,那这个人你一定不爱。
光有爱还不行,这个人,他(她)还要和我基本门当户对,至少不要相差太大。
我说的门当户对,指受教育水平相当,成长环境相当。其实这点我本人不是特别看重,但是这却是现实。受教育水平以及成长环境关乎着彼此的志趣、爱好、甚至三观。同时我认为也是让父辈们能舒心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对一些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父母,往往更在意这点。我不想我今后的婚姻不被双方父母祝福。
这个人,性格也要和我合得来。
这应该是最关键的因素了,我也不想我的婚姻每天被矛盾、吵架声填满,性格在婚姻中太重要了,往往直接决定着婚姻的幸福指数。虽然有不少相互磨合最终白头偕老的例子,但也不乏太多失败的婚姻,大多都是性格不合所致。妄图婚后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的。
这个人,还得有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快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需要我们不断的提升,才能适应社会。所以,他(她)能有一个较稳定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婚姻经济基础的保证。爱情固然美好,面包同样可贵。你儿子(女儿)以后喝多少钱的奶粉,上什么性质的幼儿园,读什么样的培训班,都与之密切相关。
这样看来,碰到那个合适的人,不是那么简单。我们都还对他(她)保存期盼,我们都还在等,我们都还不太愿意将就。
如果一直碰不到合适的,不结婚会怎样?
你将拥有大把的工作和学习的时间,个人技能得到提升,升职加薪机会更多,事业有成离你不远;拥有大把旅游机会,你没有养孩子的压力,如果父母身体健康,经济充裕,你也没有养老负担,“世界这么大,我也想去看看”也不再是梦;单身的身份你也拥有更多恋爱的机会。
想想还是蛮幸福的。但同时,你要忍受一个人下班回家后的冷清,旅游时没有人拍照的尴尬,美好的东西没有人分享的失落,感冒时没有伴侣关心的苦楚。周末时,面对着公园里一家子快乐玩耍的场景,也只能羡慕。
如果这些你都能忍。但人,总有老的时候,有一天你生大病了,需要住院治疗,父母已经老去,兄弟姐妹都不在身边。谁是家属,手术谁来签字?病床前谁是那个忙碌的身影?最后,在你气息尚存之时,你的未了心愿要说给谁听?你在人世间的牵挂又是谁?
演员林心如在40岁选择结婚生女,我看过她的一个访谈,有一件事让她决定一定要找个人结婚。她晚上一个人在家意外滑倒,磕到了下巴。她想打电话求助,结果不知道打给谁,最后她只能打给了助理,助理后来陪她上了医院。
我不想在我遭遇不测,连个陪我上医院的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