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回想从出生到现在,自己真没吃过苦,也不知道啥叫吃苦。从小家里条件不算太差,虽然没有在最好的时代出生,但是回忆起来,日子却依然是美好的。

关于吃苦,听得最多的就是父亲母亲那个年代了。父亲说,家里穷,他是家中的独子,家中其他还有五个姑姑,一家八口人,温饱都难以解决,每次吃饭都是汤多米少。等米下锅水烧开后,奶奶都会在锅的中间放一个空碗,水不断沸腾“跳”一些米进碗里,没想到这一碗“精华中的精华”最后只有我的父亲和老祖母吃。可想而知,连米都不够吃,更别提肉了。现在的我们大部分人恐怕都熬不过一天不吃肉吧。

母亲的日子则比父亲艰苦多了。母亲说她小时候每天都要去捡柴火,放学后还要帮着外婆卖凉水,一分钱一杯的凉水;因为家里穷,上完小学就只能辍学了,长大后就去厂里上班,粗活累活脏活啥都干,不会也不能拒绝。其实现在才慢慢明白,正是因为这些苦,造就了一个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母亲。

当然,比父亲母亲更苦的还有许多许多。比如作家齐帆齐老师,当过一线工人,经历了自主创业,哪怕受伤也要逆风飞翔,最终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对吃苦的理解不一样。稻和盛夫说:有的人以为穷就是吃苦,其实不然。一个人靠自己勤奋努力成功之后还能继续坚持勤奋,比普通人更勤奋,更能忍受孤独,更有理想。这才叫真正的“吃苦”。

《人世间》里的周家人,一夜间要从大房子搬回破旧的老屋,看着他们一家老小用拉车搬运东西回老屋的场景,看着全家坚定的眼神,我忍不住哭了。这世界上肯定有像周秉昆一样“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人,住得了大房子,也挤得下老屋子,重要的是在苦难面前不自暴自弃,奋勇向前。

老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要学会吃苦,要学会做好吃苦的准备,做好战胜苦难的准备。无论未来如何,也能从容面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