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这一次我们来局真正的不脸

现在是晚上22点23分,这是我的第一篇演讲稿,录视频录了俩小时,还是不满意,赶上最近连轴转,好像中暑了,头疼欲裂,就拿这个当每日一更吧!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镜头。

看到镜头我又一次意识到,有些事不做真的不知道我忽视了什么。

比如现在我就意识到,我的头发应该理了,我的胡子应该刮了,虽然早上已经刮了,但是基因问题,我也没办法。

我都不知道这样说话算不算是演讲:

但是如果把这次当做演讲的话,这并不是我的第一次,记得娜些年华,娜姐在8月1号的分享中,说她的首秀是大学的演讲比赛,额,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赵本山那句话,我姥爷也姓毕。。。。。我的首次演讲也是在大学的一次演讲比赛中,但是不一样的是,娜姐从那次演讲获得一等奖之后,就进入了开挂模式,一直到现在,获得的成绩我们都有目共睹,而我,我真的还能清楚的记得,当我站到台上之后,脑子里面想的,全都是,要是有个地缝,我就滑下去了, 从那次自顾自的念完稿子,完成现在看来根本不能称之为演讲的演讲之后,现在,正在进行的这次演讲,是第二次正式演讲。

我也体会到了,失败真的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当我仔细分析和娜姐的不同,我发现有三点最关键,

一,在当时娜姐用她称之为286主机的思维操作系统,判断出,那个能够在台上侃侃而谈进行演讲,到了演讲之后的问答环节,答得一塌糊涂的青年教师,一定是经过了刻意的训练才有了台上的表现。

而我,想的是,演讲应该是会锻炼人的表达能力的吧,这种模糊的概念。

二、娜姐在确定报名演讲之后,做了一件事前谁都觉得难,事后谁都觉得娜姐得奖是理所应当的事情,那就是娜姐用心写了演讲稿,然后站着背,坐着背,躺着背,走着背,把演讲稿给背下来了,果真拿了一等奖,开始一路拿奖的经历。

而我,真的只是把稿子写好,然后等着上去念了一下。

三、我佩服的是娜姐的勇气,不是谁都能有勇气站在那个演讲台上的。

并不是在台下吧所有的演讲稿都背熟了,就能在众人面前口若悬河、坦然自若的。这种紧张的感觉,谁讲谁知道。

前一段,突然接到个任务,我要给几个策划团队大概三十人进行一个产品介绍演讲,虽然已经开始跟着娜姐逐步进行普通话的学习和联系,并且用心准备演讲内容,但是我还是产生了类似“早知道。。。”的那种想法,我为什么没有更早的练习演讲呢?

事后果然,领导跟我说,你的声音力度不够,你的节奏没有变化,你的情绪没有感染力,你的表情不够自然,我自己的感触不是太深,但是听众的感触是最真实的。

所以,你看,我丧失了一个能更好表现自己的机会。只因为,我平常练习的还是不够多,平常练习的还是不够不脸,关键时刻,想要台上有脸面,就得台下不要脸。

但是我又深刻的知道,只要现在、马上、立即开始,永远都不晚。

所以我跟娜姐说,能否在群里做个栏目,就是各自发各自录制的演讲小视频,可以是一个主题,一个观点,一个故事,时间两分钟以上,上不封顶,然后发到群里,大家一起商议一种评论机制。

这是第一阶段,大家对着自己的电脑或者空旷的屋子,应该比较好进入状态。

第二阶段,我们定期组织演讲直播,

第三阶段,我们定期组织线下的现场。

只有一个大原则,每个人都要参与,你要相信,你能坐在桌前不虚心的写一篇行云流水的文章,也能站在台上不怯场的来一次震撼人心的演讲。

这样,针对性的练习相应的演讲技巧,能够让我们逐渐的在平时就能够熟悉这种演讲的状态 。历史上的那些政治家,不管是丘吉尔、罗斯福还是奥巴马,几乎也都经历过专业的演讲训练。所以我觉得把不脸练成习惯,才能习惯的不脸。

不知大家是否感兴趣,咱们一起,勇敢的露出脸来,这次我们来场真的不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