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好不容易秒杀抢来了艺术展的门票,到了现场又是人山人海,排队挤到近前,面对一幅幅名人的真迹,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欣赏作品?
你是否会觉得,一张被世人夸奖的书法,为何上面却有几处涂抹修改的地方;一幅几米长的画作,看得人眼花缭乱,思来想去也不知道应该看哪些细节;还有那些瓶瓶罐罐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好像也没有什么独特之处。
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本意公子写的《大话中国艺术史》,详细为您解读诸如以上问题的困惑。
意公子是国内头部艺术科普自媒体“意外艺术”的创始人。他写的这本书,是用讲故事的方式,用最简而易懂的语言给读者解读中国的艺术史。
这本书里对每一件艺术品都做了全方位的解析:不仅有历史脉络、知识框架,还有大师图鉴和鉴赏技巧,趣闻铁事也是少不了的。
01 150件艺术珍品,见证10000年中国艺术的辉煌
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吃饭的——青铜器。周朝人吃饭是相当的讲究,吃肉用鼎、调料盆用豆、吃饭用鬲、蒸锅用甗、饭碗用簋、装酒用斝或壶、喝酒用爵。真是一个也不能少。
根据主人身份不同,器具的数量也是不同的,天子吃饭时用9口升鼎和8口簋。因为每一个鼎里要装不同种类的肉。真是高规格的用餐仪式。
但是这种规格的用餐方式仅限于权贵,因为当时的青铜是非常稀有的,再加上制作过程非常的复杂,要经过至少十道以上的工序才能制作出一个小小的器皿,所以能留存下来的都十分珍贵。
吃完饭还得来点音乐——曾侯乙编钟。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举世无双的乐器。重5吨,有两面墙那么大。
因为要做成乐器发音,所以光有铜是不行的,还需要把几种不同的金属按比例浇灌在一起,在古代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要想做出如此规模的东西,凭借的是何等高超的技术。
以前人们认为C大调,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但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告诉世人,我们的C大调要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
02 45位艺术名家,重新认识大师们的艺术人生
最惨不过唐伯虎。人们印象中的唐伯虎是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不假,他16岁就考取了秀才,和其他3位有志青年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风流倜傥也不假,18岁就找到了真爱,组建了家庭。
但是命运在他24岁那年就跟他开起了玩笑。在同一年中,他的父亲、母亲、妹妹、老婆相继离世。再之后,他始终都官运不顺,要靠朋友救济才能生存下去。
53岁那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穷困潦倒而死。
一生不得志的李白。这位桀骜不驯的伟大诗人,留给世人的唯一一幅书法作品《上阳台帖》,正是反映了他一身的才华,却终身无法施展的证明。
写下《上阳台帖》的那一年,李白43岁。在皇帝唐玄宗那里,他不过是一个弄臣,于是他辞官而去,想去阳台宫找故人。不想阳台宫早已是物是人非。
11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由盛转衰,李白也在乱世中死去。
03 精美的装帧可圈可点
图片多:书中介绍的每一件艺术品都配有不止一幅彩图,而且艺术品的细节图片特别多。让读者能够将文章的解读与精美的图片结合在一起,明白了这件艺术品的珍贵之处在哪里。
书中将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里面的每幅场景图都进行了放大,并配有文字说明,为什么此画被称为艺术版的《碟中谍》。甚至将主人公韩熙载的表情另作了放大图,以此来说明主人公的真实心态。
图片清晰:书中有很多放大细节的艺术品图片。比如曾侯乙编钟上的“钟枚”,也就是人们看到的俗称“疙瘩”的凸起地方。这个“疙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没有了它,声音就会扩散很久,就不能形成流畅的音乐。
还有秦陵兵马俑的跪射俑,书中将跪射俑的鞋底图片放大,因为鞋底的针脚做工之细腻,特别能反映出当时制作者精湛的手工艺。
再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书中的图片几乎将每一个字都放大了,从而能让读者看清楚每一个字的笔法运用之特点。
长拉页图:要特别说明的是,书中将《兰亭集序》、《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都特别制作了长拉页图。想象一下,当你拉开全世界都叹为观止的国宝级作品,它完整地呈现在你的眼前,那种激动的心情真是无法言说。
封面:本书的封面是以红色为主,讲述中国艺术史,以红色为主色调,特别能体现出我们做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写在最后
这是一本艺术加史料内涵丰富的书。句句有梗,一口气读完10000年中国艺术史!读完这本书,你绝对敢随便跟别人侃中国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