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日子已经进入倒计时的阶段,本来是件令人兴奋的事,可这几天却莫名的伤感了起来。
换句话说,我,想,家,了。
我是比较幸运的我每次暑假寒假都如期回到家乡,看看它的变化,享受它的温度,聆听它的呼吸。
而我的很多同学因为种种原因已经一年没回家了。他们的想念已经超出了负荷,我的好朋友小辉,他暑假就没回家,独自一人去青岛打工,这学期从十一开始他就在嚷嚷着想念家的味道。这几天他念叨的尤其频繁。
来到大学,我们都学会了喜怒不挂在脸上,矫情的话语更是藏在了自己的心里。可我们想念却总不经意爬出来,藏都藏不住。
有一句话说的挺好,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相聚,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长大了跳出父母限定的圈子是件好事,但期间的想念也是 必不可少的。
渐渐地我们把开心的事写在说说上,把生活的事写在微信朋友圈里,把伤心的事写在微博里。因为QQ上都是朋友,微信上有亲人,微博却只有自己。我们习惯把快乐与家人分享,把悲伤留给自己。
我们渐渐地养成了报喜不报忧的习惯。因为总觉得不在他们身边已经是种亏欠,不愿再让他们为你操心。
我记得很清楚,我跨上书包独自一人走向车站的时候,我姐对我说了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要只顾风雨兼程。他告诉我离开是必然的,想念也是必须的,但这过程都会泯灭在那风风雨雨的日子里。
我们为了求学离家,这没有错,年轻人出去看一看,闯一闯总是好的,毕竟眼界和格局都不是在家里悟出来的,在外面我懂得了人情冷暖,懂得事故人情,懂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可却是冰冷的,少了家的温暖。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选择回家呆上一段时间,说什么衣锦还乡,谈什么荣归故里,无非是想家罢了,只是想家里妈妈的味道了而已。每次回去,我们都会选择性的躲过一些敏感的话题,上次暑假回家,父亲的手关节老疼,他没说出来,只是不住的揉自己的手腕,我看在了眼里,但还是不敢谈这话题,我不愿承认他老了,我不愿承认我身后的大山正在一点一点的被分解。
还记得上次我要离家的前一晚,我半夜被渴醒,起床找水喝,走下楼才发现父亲独自一人在客厅喝着闷酒,没开灯,月光从窗户照在他身上,那一刻他憔悴,孤独,我本来不想惊动他,可还是被发现了,他把手托在额头上,问我怎么了?他没抬头,我不敢抬头,我怕我看他的时候他正好也在看我。我低着头就往自己房间走了。
我忘了多久不曾跟父母主动要过钱了,每个月生活费打过来后,不管够不够,我们对他们的回答永远是够的,够了。
这几天每天都会打电话回家,他们总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说着家里的琐事,虽然我已经听了第二遍,第三遍了,可我还是愿意听,他们还是乐意讲。每次他们都会问什么时候回来,几点到家,几点车站,钱够不够。虽然每次我都回答了,可下一次他们还是会问。
他们将我回家的行程精细的算到几分到车站,我问我爸,需要买什么东西吗,家里缺什么我带回去,这边的东西便宜,而且我还有点钱。我给你买个钱包吧。或者买皮带?他们的回答永远是那个我有,别乱花钱。家里什么都不缺,你用那钱去吃点好的,别省着,钱不够了跟爸爸说。
他们永远都是无私的,他们的世界以我们为主轴一直在旋转。
现在离家在外的孩子很多,他们有为了学业的,有为了生活的,有为了梦想的,有为了孩子的。
我记得几年前,我妈跟我姐说,以后要嫁一定别嫁的太远了,我怕你受委屈了,找不到妈妈诉苦。
在外奔波好些日子了,我知道你们会想家,其实我,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