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刘瑜有着非常优秀的履历——美国哥伦比亚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博士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人们经常会对有着超高学历的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他们无所不知,脑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
刘瑜曾努力读书,希望能在“不经意”间显现出自己渊博的一面,来满足人们对高学历人士的期待。可是她读书时看着后面忘了前面,重看前面又忘了后面,当她气喘吁吁记下了这本书的知识点后,还不到一个月,她连书的作者都忘记了……
刘瑜感慨道“渊博的人是多么神奇啊,他们的大脑像蜘蛛网,粘住所有知识的小昆虫。而我的大脑是一块西瓜皮,所有的知识一脚踩上,就滑得无影无踪。”
由此看来,渊博的人必须拥有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高超的记忆力。许多人都梦想着提高记忆力,但市面上关于训练记忆的书籍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理论被过度宣传,消费者频频被误导……
日本脑科学家柿木隆介撰写的科普书籍《记忆的常识:脑科学告诉你如何有效记忆》,可以让我们避免被误导,书中没有高深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日常生活出发,用接地气的语言向人们解释我们的大脑如何记忆,又为什么会遗忘,分析了影响记忆的各种因素,总结了历史上出现的各种记忆法、记忆术。还向人们介绍了自己钻研多年的“脑指纹”和“面孔记忆”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与记忆相关的脑科学研究现状。
柿木隆介作为一名医学博士,做过15年神经科医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又被称为“日本脑研究第一人”,从事以人类为对象的神经学研究。像这样既有临床经验又有科研成果的人,最有资格向大家介绍记忆的常识。即便柿木隆介拥有众多头衔,被人们视作脑科学界的权威,他在《记忆的常识:脑科学告诉你如何有效记忆》中仍然用非常谦虚口吻,客观地介绍脑科学方面的知识。
柿木隆介在书中写道“记忆力的提高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努力程度”,记忆力提高的关键就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什么意思呢?我们不仅要知道有哪些记忆法,更要知道这些记忆法所遵循的原理,万变不离其宗,数学老师根据一个公式可以出无数道数学题,但无论题型怎样变化,考察的东西都是一样的。知道记忆法的原理,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法。
在讲原理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记忆是怎样工作的。
记忆的工作流程
我们每天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到美国总统换届选举,小到中午吃什么,这些信息充斥在我们周围,就像一个被熊孩子翻过的房间一样乱糟糟的。不过不用担心,我们大脑里有一个神奇的小型组织,它承担了整理“房间”的工作,这个小型组织就是海马体。别看它个头小,本事可大着呢,经过它的整理,房间立即变得干净清爽。它会把不重要的东西丢弃,把重要的东西送到大脑中颞叶的“记忆仓库”长期保存,这些长期记忆就是我们所说的回忆。
哪些信息会被海马体留下呢?柿木隆介认为这些信息大体上分为三种,也就是记忆法遵循的原理:印象深刻的事物、意义重大的事物和经常反复的事物。
记忆法原理之一——印象深刻的事物,给大脑来点刺激
在心理学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强烈刺激的现象被称为“差异性”,也就是说,平平淡淡容易忘记,电闪雷鸣则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不会记得每天都吃了些什么,但是很难忘记因为某些事而一天没有吃东西的时候。这种“差异性”让我们的大脑感到新奇,海马体会立即把他们送入“记忆仓库”中保存下来。
记忆法原理之二——意义重大的事物,为记忆标上主次
办公桌上有一堆文件——领导安排的工作、同事的婚礼请柬、和报纸一起送来的广告等等。它们散乱的放在一起,我们必须马上进行筛选,先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再把同事结婚的时间记在备忘录上,然后扔掉广告。
同样,考试前复习时,我们不会将整本书都复习一遍,而要选取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再记忆。
我们的大脑容量有限,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饮,是时候对不断涌来的信息来一场断舍离啦!
记忆法原理之三——经常反复的事物,记忆来自反复
还记得小时候刚刚学习写字时,老师总是布置抄写的作业,第二天到了学校会在课上听写。考试前,老师还要组织大伙复习。这样反复记忆,知识就会牢牢地嵌在脑海中。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提倡的笔记读书法,就充分利用了记忆的原理。虽然现在各种笔记软件让做笔记变得便捷高效,可是奥野宣之认为,传统的手写笔记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手写笔记是一件非常费时的事情,书中的内容太多,全部写下来真的吃不消,这时我们就需要把书中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把书读薄”就是这个道理。
在总结重点内容时,我们要清楚书里讲了哪些内容,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又有哪些佐证,哪些观点之间有联系……像这样一边思考一边做笔记,会不由自主地把书读上几遍,尤其是还没读懂的部分。在不断的思考和反复读的过程中,书里的内容早已深深刻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奥野宣之利用记忆的原理创造出了非常有效的读书法,相信你在读了柿木隆介的《记忆的常识:脑科学告诉你如何有效记忆》之后,也能运用记忆的原理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法,让大脑变成一张蜘蛛网,牢牢地粘住所有知识的小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