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兰巴托的夜啊
那么静,那么静
连风都不知道我
不知道
乌兰巴托的夜啊
那么静,那么静
连云都不知道我
不知道
......."
我也不知道是多久之前听到这首《乌兰巴托的夜》,也不知道听了多少遍。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乌兰巴托在哪儿,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在北京以北更北的地方。
我记得有电影《站台》里头一句台词是这样:
“乌兰巴托是哪儿?”
“外蒙古首都。”
“外蒙古首都?”
“一直往北走,过了内蒙就是”
“再往北是哪儿呢?”
“苏修。”
“苏修再往北呢? ”
“应该是海了吧? ”
“海再往北呢?”
也许,那句台词是除了歌词以外,我对乌兰巴托最初的印象和记忆了。我想贾樟柯导演可能很喜欢乌兰巴托,因为他的另外一部戏《世界》里头也有关于乌兰巴托的,女主小桃和安娜坐在机动三轮上行驶在昏暗的路灯下,当配乐响起这首歌,不知道为什么,我顿时感动..
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因为一首歌,来到了一座城。答案是真的有很多人很多人。现在我正在单曲循环着安宁来版本的《乌兰巴托的夜》写这篇文章。从杭盖到左小祖咒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在唱这首歌,这首歌就像远方,唱尽了诗意般比远方更远的地方。
当我决定要去蒙古国的时候,朋友给到最多的嘱咐就是注意安全。真的太想去蒙古了,我一定要亲眼看一眼乌兰巴托的夜。还有那想了多年的国际列车,我要慢慢悠悠地出去,真真切切地感受。当签证下来的那一刻,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心都飞过去了。
去蒙古国有很多种方式,我选择了最慢的一种。火车从二连浩特过境到扎门乌德的时候已经快暮色了,但是我却兴奋地不行。扎门乌德是过二连后蒙古的第一个边境小镇,这里的边境的贸易非常繁荣,被称为蒙古的小香港。
在过海关临时组团的“横扫乌兰巴托”小分队在扎门乌德吃了第一顿蒙古餐,那时候,我买了一瓶蒙古啤酒喝了起来,在蒙古街头,略有度数的啤酒让我全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了。原来我已经站在了这个在国内报道极少,神秘程度堪比朝鲜的国度。简单用餐后,我们四个人坐上了晚上9点多开往乌兰巴托的国际列车,在包厢里头,我们四个人关上门开始兴奋地交流着为何要去蒙古国,果然理由基本都是一样的。包厢里头回想着单曲循环的《乌兰巴托的夜》。第二天早上10点多,我们就能抵达UB了。
那一晚,我们穿过了戈壁、沙漠和草原,坐着蒙铁列车缓缓靠近乌兰巴托。早上6点左右,我和七喜提前醒了,看着挂着雨水的窗户说:“下雨啊,不知道往北会不会更冷。”小时候,听了太多天气预报说道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即将南下......蒙古的火车也是前苏联式,像古董列车一样,我们好奇的左看看右看看,然后左拍拍右拍拍。我们看着谷歌地图,慢慢的,距离城市越来越近了。
在抵达的第二天下午,我们买好了啤酒、伏特加和下酒菜我们就往翟山跑看夜景去了。站在翟山上,饮一口酒,感受那穿过旷野的风。再饮一口,我醉了酒,我用沉默告诉你,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
之后,我在乌市逗留了很多天,朋友问蒙古到底是怎么慢节奏法。我告诉他,每天睁开眼都感觉没来过看过这个城市一样,都想要往外头走一走看一看。套用杜拉斯的话在合适不过,“我遇见这座城市,我记得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天生适合我,天生就适合我的执念。”有一天,我再往翟山跑,只想爬一座山,等一场日落,却遇到了雨,看见了挂在UB上空的霓虹,朋友说你什么都有了。是的,我在UB,想看的都看到了。
后来,我跟朋友说,我在UB真切地感受下我想谈恋爱了,我这说这座城市天生适合恋爱。他们说,死文艺。恩,我想我是死矫情了。
虽然没能继续再往更北的地方去,但是会再去,下一次还是要从二连出去,慢悠悠地抵达乌兰巴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