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孤独》有感1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

  9年马尔克斯开始创作《百年孤独》,97年月29日小说发表。982年诺被尔文学奖授予马尔克斯。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百年孤独》里描述的那样一个几乎神话般的世界,那里有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同时也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凝聚的经验和精神,同时还提出了对现代人和社会命运发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讨。所有这一切的内涵意义使《百年孤独》成为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

  一位名叫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男人,对科学十分向往,他认为科学可以探索世界!每当吉卜赛人带着新发明来的时候他都会用珍贵的东西去交换,不顾妻子乌尔苏拉·伊瓜兰的反对。拿一头骡子和一对山羊换了两块磁铁,拿两块磁铁加三枚殖民地金币换了一台巨型放大镜。用妻子的三十枚多卜隆金币做炼金实验,最后乌尔苏拉宝贵的遗产变成一坨碳化的油渣,死死粘在锅底!可以说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大了!但他却一直探索,追求真理,这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吧!

  “百年孤独”,既是说拉美落后的时间之长,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态:对进步和先进的漫长等待。百年孤独,百年的等待。至于这以后,落后和贫穷还会不会出现,没有明确答案,但是马尔克斯的愿望是美好的:“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对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找到了最终完美无缺的结合点。

  这些带有真实性的夸张,读来不免让人陷入深思。也就觉得作品充满了无限的凄凉。“多年以后……当……准会……”这就是马尔克斯向我们展示的时间魔法。他的小说,满足了我们永不餍足的想象需求;只有在他的小说里,我们才能体验到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什么高于现实也高于幻想。有时想象,如果生活真的如他所描写的一般,人类会不会活得更真实、更单纯、更可爱?读《百年孤独》,从来只有一个感觉:但愿长醉不愿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