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了两版的喊山,记录一下。
2013年的电影喊山,节奏感更慢,给人年代久远之感。人贩子腊宏带着拐来的哑姑在韩冲家住下,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每天都在村里转悠讨吃,殴打哑姑妇女,更别说照顾孩子了。哑姑过着真的是有苦难言,过着灰暗的日子。
韩冲为了给他对面的泼辣姘头炸獾,意外把腊宏炸死了。在村里人的帮助下,韩冲和哑姑签订了协议,照顾哑姑母女三人的饮食起居和一日三餐直到哑姑确定好赔偿金额,就这么一来二去的,两个人产生了感情。
有一个场景是这样的,在所有人都睡熟的深夜,哑姑拿着破烂的脸盆,爬到山腰上敲打着,呐喊着,这时候的她是自由的。
可是警笛依旧响起,韩冲还是被带走了。好在哑姑并不是真的哑姑,在她的作证下,韩冲被放了出来,二人生活在了一起。这是李彦廷镜头下的喊山。
在警察带走韩冲的时候,韩冲问哑姑:“你不和腊宏说话,可你咋不和我说话呢?我还不知道你叫啥名儿呢?你叫啥名儿呢?”哑姑擦干眼泪,跑出去,冲着已经走远的警车一遍又一遍的喊道,我叫红霞,红霞,我叫红霞。
2016年的电影喊山,更为细腻,演员的情绪传递更为到位,更有感染力。在杨子镜头下的人贩子,坏,坏得很,从小就把红霞拐走了,是他把红霞变成了哑巴,而且再也没有开口说过话。
红霞在同奶奶出游,于一旁看戏时与奶奶走失,然后被人贩子带走,开始了奔劳的生活。她本来可以好好的长大,在自己本来就很温暖的小家里,人贩子,可恨,可恨至极。
不是每一个被拐儿童都能遇到一个韩冲,都有望拯救自己的人生。我们应该看到女性在面对绝对力量且不讲道理的男性面前确是处于弱势地位。电影最后,红霞写出来真相,称是自己知道真相后设计陷害的腊宏,借孩子之手把果子递给腊宏,诱导他走到韩冲给獾设下的圈套中。
人贩子背着一条人命,死有余辜,可是活着的人还要接受法律的审判,即便如此,无论是韩冲还是红霞,她们都义无反顾,他们想要活在阳光下。韩冲对红霞的好是真的,吐露心声的有两个场景,一是私底下说我要照顾你一辈子,二是在村里人的注视下说我韩冲要娶她,让她做我的女人。
还有在村人的围攻下拼命奔向她,而红霞也被村里的妇女围堵在门口,韩冲正是想去护着她,他们是看到了彼此的困境,是都想护着彼此,这是一场双向的奔赴。就算最后村里人几乎都阻扰他们的决定,可是他们依旧心系彼此。
两个版本电影不光结局不一样,很多地方都不一样。扬子镜头下的喊山,每一个人物会更有生命力。而且不只是电影画质的提升还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从电影中反映出来,要去还原当年人生活场景又要符合现代人的想象这或许是扬子想要做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