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刚开始读。
我读书的速度一直不是很快,所以做不到像其他人那样一周一本。我读的很慢,当然,速度慢是一回事,读书的过程中,不能专心致志也是慢的另外一重原因。我在读书时容易胡思乱想(或许,我应该说成“深刻思考书中的内容对我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听起来更加高大上些吧),所以,这本书三天前开始读,到今天为止,其实只读了10页。
书中有一段话,写到作者每天要坚持跑步,有这么一段话,是我这次胡思乱想的来源。
“现在是坚忍地累计奔跑距离的时期,所以眼下还不必介意成绩如何,只消默默地花时间累积距离。想跑快点就适当地加速,不过就算加速也为时甚短,只想将身体感受到的愉悦尽量维持到第二天。其要领与写长篇小说一般无二。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断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海明威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持之以恒,不乱节奏。这对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然而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对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也不为过。”
想要长久坚持,不要用尽全力——这是我对这段话的理解。(当然,如果大家有不同理解,欢迎留言哦)
就像下雨,来势汹汹的暴雨,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反而是淅淅沥沥的小雨,似有似无,却可以持续很久。
有很多人做事情半途而废,不是缺乏耐心,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在开始的时候,用力过猛,在短短的时间,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和热情,缺乏继续下去的动力。
有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我也说一下吧,总之是我在看到作者的那句“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断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时,立刻闪现在我脑子里的画面,所以不吐不快。
我曾经在一个培训机构工作过一段时间,机构主要是做初高中学生的文化课培训工作。当然,对培训机构来说,招收学员开班,是机构持续不断收入的来源,尤其是新开的班,比如——初一的新班。
因为初二的班可以从现有的初一学员中招收,初三的班可以从现有的初二学员中招收,因为彼此合作过,所以新班的招生工作相对容易些。
而由于机构没有小学培训,所以每年的新初一班的招生工作都特别费事。
那年,我们好不容易凑够了暑期班的学员,开了新初一的班,学员并不是很多。计划暑假上课共20节。等到上课上到18节的时候,上课的老师突然说不上了,说剩下的2节课开学以后再上!我们当时很诧异?为什么要开学以后再上呢?现在又不是没有时间,说好的20节课,突然不上了,我们怎么跟学生家长解释?那位老师很认真的跟我们分享了他自己多年代课经验的总结。
“现在把20节课上完当然可以,但是,开学后,我们还是要招收新的同步班学员,要再次面临重新招收新学员的困难处境。但是,如果我们留2节,让他们开学后再来把课上完,这样他们再次报名上同步班的可能性就大大加强了。而且,如果再有新的学员来试听课,有这几位老学员的加入,也会更加有氛围,他们报名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加强。”
后来,我们按这位老师的说法做了,果然,同步班开班相当顺利。
可能会有人说,这是什么老师啊,老师不是应该为人师表吗?这个老师怎么这么鸡贼啊?
首先,在这里我要郑重声明,这个老师的教学质量相当好,人品也很好。是当时我们机构的明星老师,很受学生欢迎。
站在传统教育的角度,相信大部分的人会对这位老师的做法不太认同。但是,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或从培训机构的角度看,这便是商家做生意的一种促销手段吧。
又好像我们经常在评书联播里听到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次分解”,与那位老师的做法,应该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吧。
在现实生活中,小伙子在和姑娘恋爱时,刚开始,两人你侬我侬,恨不得变成一体的,时刻不能分开,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给彼此,爱的太深太浓,付出的感情太过激烈,时间久了,慢慢激情退却,彼此的感情趋于平静,当事人的心里落差会很大,便会容易觉得对方不再爱自己了,感情很容易出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的平淡才是真,平平淡淡、细水长流的感情才更容易持久吧!
这篇文章,仿佛也不太像是读后感吧,更像是自己的自言自语。第一次写文,希望大家多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