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塑的阶段性汇总(2022年8月)
在过去的一个月之中,我开始了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重塑。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有进展,也发现了新存在的问题,因而觉得还是有必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首先最核心的还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方面。再次强调,自我意识是意识到自己是自己这个独立个体的完全责任人,我们有自己的想法、追求、爱好,而不是依附于他人的。因此强化自我意识,你需要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想要什么,并且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取向是正确的。具体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把周围的小事做做好,让自己意识到自己是拥有改造世界的能力的。那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通过文字和总结来提醒自己加强自我意识,其实根本上还是因为我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不自觉地丢失掉我们原本应该有的自我意识。同时自我意识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你想做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就要去做哪些事,因此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使用计划也好,规定也好,来辅助自己。“我”才是核心。
那么接着就是耐心的问题,前段时间读的书《认知觉醒》事实上主要就在于这一点,虽然书的行文方式带有比较浓厚的成功学气息,但是也确实算是比较有干货,批判性吸收,能够找到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总归是好的。
书中提到人类的本性事实上就是趋易避难与急于求成的,那么映射到现实生活中就是①想同时做很多事但是也想②马上就看到效果,但是很多时候符合这两个条件的都是比较简单的事。因此这实际上是我们做很多事情经常觉得做不下去或者比较难做有深度事情的原因。那么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保持耐心,但是与其他喜欢假大空的书不一样的是,作者确实告诉了你什么是耐心,而不是单纯的告诉你要be patient。
耐心实际上并不是说我们用意志力去简单的对抗我们的本能。而且显而易见的是本能是经过了几千万年的进化,而智人的意志力才几十万年时间,单纯论对于身体的掌控力,很显然意志力是绝对不够用的。但是现在社会对于我们的要求是更多的要用到耐心,因此耐心实际上就要我们认识规律并且利用好规律。那么在宏观上,我们是有复利曲线与三区理论作为支撑的。复利曲线事实上就是我们如果长期投入一件事,在前期的增长是非常缓慢的,但是随着我们的投入与之前的利息叠加,我们的增长速度会越来越快,拿到的收益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在宏观上,这个理论会让我们变得更有耐心。同时三区理论就是我们能力在向外进行拓展时,我自己已经学会的是舒适区,比我现在学习的难但是可以进行一下的是为拉伸区,自己完全不会没有头绪的就是困难去。通常在面对没有做过的事的时候,我们需要尽量让自己处于拉伸区,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因为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比我们已经会的要难上那么一点,这样我们就不会一直趋易避难。
在微观上就是我们的一个投入权重与学习曲线了。投入权重是认为学习<思考<行动<改变。这里的权重一个是指发挥的作用,高权重能发挥的作用更大。同时指需要的量,比如我做出行动的话,那么需要我进行更多的学习与思考来安排行动。他们本身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学习曲线也是告诉我们学习是一条波浪上升的曲线,会存在快速上升期与平台期。因此在平台期没有进展或者进展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还是要保持投入,对于过去进行汇总和整理。这是我们需要做的。
因此在宏观和微观上我们都了解与认识了相关的规律,也能利用规律来加强我们的耐心。还是记住我们是用理智脑引导本能脑与情绪脑变得更有耐心,同时也会在达到我们想要的之后给予我们的本能反馈与奖励,而非直接对抗。
而后就是关于睡眠了,同样是《睡眠革命》给了自己一个系统化应对睡眠的方法,由于我自己是希望可以获得好的睡眠修复期,因此采用了他的方法。那么就目前的效果而言确实还是可以的,我拥有了比较稳定的生物钟。但是要注意,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可以吹毛求疵,生活是一个长期与不断持续下去的过程,总体是保持一定稳态的,我们允许有波动,但是需要把握保大方向的。不存在说某天没睡好生活就毁啦,哪天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起床一天就不行啦,这都是极度错误的想法。首先生活不会因为偶尔一两次的波动产生大变化,其次是做好眼前事,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要自己灵活安排自己,使用各种时间工具。但是因为我自己想要更加好的睡眠,还是尽量使用好书中给我们提供的工具。
然后是提升效率的问题,那么在拥有了相对稳定的生物钟并且初步的保持耐心能力,我们就需要把自己的效率提升那么一点点,注意我们还是使用三区理论,让自己处于拉伸区,那么具体来说就是我们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具体化,并且先根据自己的意愿,还有能力,看我们能完成多少。然后在完成以后进行一下汇总,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有一些改进啦,提升啦。
最后就是关于输入与输出的问题,这个实际上比较老生常谈,那么首先还是提到一个元认知能力,就是自己意识得到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来提升思考与行动的连贯性。那么通常在输出的时候,我们是有这种能力的,因为输出嘛,需要我们组织语言,提炼思想,表达出来。那么接收信息的时候就不一定了,这个过程要注意甄别与筛选,对于网络信息不能说什么就信什么,至少求证一下。那么对于书本的信息,看书应该算得上半主动半被动接收信息,主动是因为书是要经过我自己筛选的,也是要人主动去看的,但是被动就是书的内容实际上要看了才知道。那么对于看书,我现在初步的想法就是,批判性吸收,但是作为信息源,书本相比于网络肯定是更具有条理性的。
那么八月初的简单汇总就先止笔于此,整个过程是主动并且是自身觉得有必要。这次关于重塑再次提到了自我意识,并且对于耐心做了一个比较系统化的整理。接着就是对睡眠、提升效率、输入输出做了一些补充性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