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周五早六点至七点,我们又一次顺利完成合伙人小组会议。
会议情况:
我们的组长提前把会议安排、议题、流程发给大家提前准备,我们的计时员用闹铃+文字提醒,保证整个会议完美收官。虽意犹未尽却已收获满满。
我做的好的:
1.提前准备了稿子,梳理思路,找出我的行动、结果和卡点。
2.带着问题,不干其他活,倾听每一位组员的分享和明媚老师的答疑。
我感受到的
一是因为读书+思考,很多伙伴提出的问题有共鸣的同时,有自己的见解。
我采取的模式“听课+读书+行动+反思+再读书或再听课”,效果很好,尤其是加入了“读书”环节,能真正的找到问题卡点,能真正将老师讲的,转化成自己的底层逻辑。
二是时间记录这件事,让我很想再次感谢莉莉老师。
很多伙伴反馈,时间记录的困扰,再次感谢莉莉博士,我在使用莉莉博士的表格时,坚持几天后,曾问她“莉莉老师,我能不能简化一下时间评估的那些问题呀,感觉问题太多了,很难回答”,莉莉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感触特别深“怕麻烦,是拒绝改变的陷阱”,我静下心来践行后,确实找到了时间记录的感觉。
今日明媚老师也说,她希望看到时间记录的模式,是百花齐放的,“做记录的目的是察觉,达到目的就OK”,应该是想让我们真正用心的去做一件事,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目的。
三是明媚老师金句“许多家庭不幸福的原因,是因为相互投入的时间太少”。
这让我想到昨日和老公讨论育儿问题,让我和老公、我对公婆的态度,有点火药味了。我向往自由自在、有条不紊,害怕或者是厌恶紧张的氛围。但,一个人想去试图改变三个人几十年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不可能的,更是不明智的。
我应该是去适应,互相关照,互相磨合,只要目的一致的(家庭幸福,儿女子孙健康快乐),互相理解,多投入一点时间“等待”,让彼此感受好点,这样整个家庭氛围应该会更好一下,我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内耗情绪。
下一步行动:
1.继续读书、反思;
2.及时反馈,总结和复盘“写就对了”,写完就收工,越写就越知道哪些细节需要调整;
3.继续时间记录和闭环,察觉;
4.慢下来,给自己,给家人多一点时间和空间。
2023年7月14日~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