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之前我写过一篇育儿经验,表达的主要意思是正向引导优于生硬的制止。比如孩子把手上的脏东西抹在衣服上了,你说“把脏东西擦在纸巾上”优于“别把脏手往衣服上擦”;比如吃饭的时候因为好玩把饭扔到了地上,你说“张大嘴巴吃掉”要比“别往地上扔”有效,诸如此类的例子,我相信为人父母者都会深有体会。
2、
今天再议这个话题,缘于我今天的讲课。最近几件事情挤到了一起,工作调整后业务不熟练,优质课比赛,阶段性测试之后成绩分析并制定措施,这些事情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大脑容量。力不从心的时候总会有些压抑,这时候压力总是很大,也很容易被激怒。今天下午的试讲已经使我惴惴不安了好几晚上,课堂设计不尽如人意,遇到了瓶颈,没有任何突破……直到讲课前我也没有想到更好的思路,于是勉强尝试,做好了挨批的准备。可是,一切都不是我想象的那么令人紧张。虽然课堂在我的预想之内不如人意,但是课堂之后的交流让我真正体会了“如沐春风”之感,心里不会觉得疲惫。
没有任何批评与指责,Y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诚恳的建议与帮助。这不就是我所希望的益友般的上下级关系吗?记得曾经讲完课被别人批评地一无是处的那时候,每一句话都是如下的语句构成:你这堂课没有做到……不具备……等等如此。我不认为这种方式是“为你好”的严厉,反而我认为是毫无意义地个人情感发泄,对讲课人不具备指导意义,因为批完了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尤其像我这样具有主动反思精神的人来说,我更希望别人用温暖对待自己,我喜欢点评别人的时候用这样的语言:如果这里这样处理会更加……之类的。
因此,从我自身角度考虑,我觉得正向的指导比否定性的指责更有效。
3、
这是一种智慧型的处事方式。考虑到人的归属与爱的需要的方式。对于处在领导层次的人来说,考虑到这一点往往让人觉得更人性化,更平易近人。而这种方式获得的回报绝对要比强硬的要求或指责要多得多。真正的威严是从道德中生出来的,道德的人对别人总是谦卑温和,态度恭敬而严谨,自然而然会透露出一种震慑的力量,令人不敢放肆,所谓“不怒自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