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那年第一次从开封到郑州,第一次看到纵横交错的铁路干线,印象深刻。每一条铁路线,都通往一个未知的世界。
潇湘,29岁,曾经的安卓研发,现在的文创产业创业者。
他经常一袭白衣,消瘦,轮廓深邃。
比起“项目”、“融资”、“商业模式”、“事业规划”,他更喜欢探讨“精神力量”。
离职后,家人一度以为我进了传销组织
潇湘是五年前从安卓研发的岗位上离职的。和想象中不同的是,他的离职原因,并不是“累”。
“还好,也不是特别累。离职前半年在银行驻场开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是周末一般不加班。”
“最大的苦闷是不理解写代码的意义。所以后来遇到老杨,很容易就被忽悠了。现在回想,当初离职创业,太冲动了,有点……后悔。”
在潇湘口中,老杨是一个秉承理想主义、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是天生的领导者,出色的演说家,能不费吹灰之力地聚集很多专业的琴棋书画老师,办起“共修”性质的培训班。最多的时候,仅北京一地,一个月就能办600多场。
“老杨身边聚集了太多中国传统式的‘文人’,他们每天喝酒赏花、吟诗作对、不事生产。老杨需要我这样的人帮他做一点实事。他说,给我20%的股份。”
潇湘这样说。
股份没能兑现,当年带着“傻气”的潇湘居然也并未在意,仍旧为这个带有“乌托邦”般梦幻色彩的团队上下奔走,宣传推广。每天能见不同的人,去不同的地方,这让他非常享受,比对着电脑写代码可享受多了。
“你做出这个决定,跟家人商量了吗?”
“没有,只是告知。父母不太管我。不过第一年没挣到多少钱,他们就觉得我做的这个事不太行了。还有家人问我是不是被骗进传销组织了。”
无论谈起什么,潇湘都是云淡风轻的样子。
“你是从小就特别喜欢传统文化吗?”
“不是。我家里没这个氛围。就是被老杨的个人魅力感染了。”
泥沼中前行,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
后来为何与老杨分道扬镳,潇湘不愿明言。
潇湘转行的这五年,是移动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的五年,轰轰烈烈,喧嚣滔天,身处其中的人,哪怕是最小的一粒沙,也无不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走上一个个更高的台阶。
“很多当年的同学、同事都是大厂的技术骨干了。后悔吗?当然后悔。传统文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广阔的市场,文化产业化也困难重重。”
他甚至请猎头做过职业分析,想看看自己还能不能重回互联网。
“离开老杨后你还是坚持自己做传统文化了,说明你还是很热爱这项事业的。”
“我想是对传统文化的研读给我带来了精神力量。我从小身体很弱,经常被欺负,也不擅长社交。自己一个人待着,就喜欢胡思乱想。大学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在银杏树下散步,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到底做什么才是有价值的。那时还有同学问我是不是有抑郁症。”
“接触到传统文化以后,我觉得内心开始变得强大起来了。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想让自己的缺点变成优点。”
五年后的今天,潇湘还在继续做古琴“共修班”,规模不大,主要收入来自出售周边用品。
他想把这项事业做得更大,对未来有很多计划,但是,他又说自己“行动力不强”,很多想法都搁浅了。
“这个圈子太小了,志同道合的人不同,我有时候感觉挺孤独的。”
潇湘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他说,也许有一天,可以把AI应用到传统文化中。
很难为潇湘下一个定义。他是创业者?是自由职业者?是坚定的传统文化普及的拥趸?似乎都不是。他的身上体现出很多矛盾:
他喜欢与人沟通,可是并不擅长社交。
他想把事业做大,可是缺少明确的、可落地的计划。
他想多挣钱,可是又做了太多带有“公益”性质的工作。
从中文专业的角度看,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不深刻,可是他又在这个行业坚持了五年。
他对“商业”想得太少,也不具备很强的影响他人的能力。他最在意,是提升自己的“精神力量”。
我想,这也许就是儒家倡导的,诚意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