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二、一梦万里长,陪你慢慢告别

正文二、一梦万里长,陪你慢慢告别

01

情感可以天长地久,但人不能。我们人生一路,都要走到终点。可是爱着的人啊,怎么忍受这种离别之苦呢。

之前我们读了这本书的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了解了这一家人的一路走来,体会了他们仨的深厚情感。今天我们来读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们失散了。

02

杨先生听见房间里嬉笑的声音,是钟书和圆圆在玩着游戏。三人笑着,日子如往日般幸福而宁静。紧接着,电话响了,通知钟书去开会,要去很久。钟书什么也没说第二天一早便有车来接走了。圆圆也回到学校去教课了。杨先生一个人在楼上坐着,开始担心。

其实从这里开始,就是杨先生在讲述一个万里长城的梦。而万里长城的梦,就是一场长长的告别。一九九四年,钟书开始了住院治疗。杨先生把钟书的病写成了被“上面”接走去开会了。

之后的几天里,和钟书失去了联系,找不到他在哪。几天后在圆圆的带领下,找到了古驿道的客栈,为了看他,圆圆和杨先生不辞辛苦踏上古驿道,一程山水一路离情,纵使此刻走过去便是阖家团聚,也总还是有太多的前路未明。见到了钟书,住在船上的他面容憔悴躺在小床上,眼含泪水。这里的船应该是病房,杨先生把比喻当做实景来写,减轻了直白的痛苦。

圆圆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在这里陪着,杨先生就每天起床一个人跋山涉水的去看钟书。’船’上只有一张小床,坐的地方也没有,并不能陪着同住,只能每天走来走去,只为多陪着钟书。而此时的杨先生也已经83岁了。

而圆圆有些时间不来了,杨先生很是担心,就在夜里梦了圆圆。

梦到的是圆圆在医院接受检查,癌细胞扩散,病情恶化。杨先生安慰自己梦是反的,白天里把梦告诉钟书,也告诉他梦是反的。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那些都并不是梦。圆圆的病情恶化,是每晚通电话的时候,得知的。圆圆住在西山医院里,离钟书的’船‘距离很远。所以杨先生每周只能去看望一次。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83的老人,一生挚爱的丈夫重病入院,唯一的宝贝女儿癌症复发。还要整理自己的情绪,安抚两边的感受。她的心里,会是怎样的煎熬,而她却写这一切都是梦。

白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去‘船’上陪伴无法起身的钟书,握着他的手,陪他说话。每次说到关于圆圆的梦,他都强打精神用心的在听。

夜晚里梦着飞到圆圆身边,眼看着她的痛苦,杨先生像心被戳着,不敢再做梦。可是又不敢不做梦,怕圆圆在梦里没有妈妈陪着。面对生病痛苦的孩子,母亲的那种痛心与纠结,我相信每一个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人都会有过体会。

03

一九九七年春天,杨先生在梦里知道,圆圆情况不好了。但是钟书已经住院超过一年,又发着烧,她不敢把梦再讲给钟书听。

但转眼圆圆竟然出现在了船上,笑着跟爸妈说,我都全好了,可以回去教书了。钟书不能起身说不太清话,只叫圆圆快回去吧,回自己家去,热闹热闹。

杨先生送圆圆到古驿站的路口,圆圆说,妈妈,你曾有个女儿,现在她要回去了。说完这话,就在光天化日下消失不见了。

杨先生仿佛忽然醒悟了,扶着路边的树啪啪的掉起了眼泪,像是连着血肉一起落在地上。

那天梦里,杨先生梦见医院里盖着白布的病床,圆圆去世了。

钟书病的越发严重,时常发着烧。已骨瘦如柴,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杨先生想到第一次船上相会时,钟书问她还做梦不做。杨先生这时明白了。曾做过一个小梦,怪钟书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钟书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她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但是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一年后的冬天,杨先生梦见自己站在乱山崖头,目光追踪一艘从瀑布中冲入茫茫云海的小舟,直到变作一片落叶,被风吹下山崖,吹过古驿道,不断拍打着路面,又被卷入半空。

她终于孤寂醒来,充满了无限的忧伤惆怅。

钟书对杨先生说的最后一句是,好好里。让她好好过的意思。

顿时让我想起了泰坦尼克号里,杰克在沉入海底之前对露丝说的话,‘听着,露丝,你会得救,会活下去,会生好多的孩子子孙满堂,你会长寿,是死在暖和的床上,不是这儿,不是今晚,不是这么死,你懂吗?’3D版重映的时候,在电影院哭出了声。小时候不懂,以为最浪漫是你跳我也跳,长大了才明白。爱,是无论此生再有没有我,你都要好好的。

杨先生从此孤身一人,我们仨就此失散了。

生老病死本乃常事,可人的感情并不随着生死就此割断。梦里家山万重,亲情永远都是连贯的。

而三里河寓所,对于杨先生来说已不再是家,只是居住的客栈。

明天我们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并为这本书做最后的总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