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学了。
68岁的魔都教授撰文,声泪俱下地控诉「幼升小牛蛙战争」。X大叔告诉你,老爹,这场战争从未停止过。
谁不是从小被逼着背「人之初,性本善」过来的?谁没有因为考试分数不好看屁股开过花?谁没背负过「成为人中龙凤」的所谓理想?在这场人生的马拉松,爸妈抑制不住抢跑的冲动,争先恐后,唯恐落后那么一丢丢。各个年代表现有异,本质无二。
太焦虑了。
迄今为止,也没见着身边谁因为「抢跑」就走上了人生颠覆。也都只是娃大了,成了家,孩子变爹妈。生活也没有轰轰烈烈,不过就是仅此而已,乏善可陈。
X大叔也成了父母。说起培养孩子,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不要孩子做牛蛙,我要他们做人。
2
焦虑的环境利于蛙,不利于人。
可是父母焦虑个什么劲?
这种焦虑是社会的。曾有大神说,只要细细去辨识就会发现,大脑很蠢的,它不是一个思考的利器,而是一个被动接受社会价值的工具,人处于社会背景之中,无意识中被反复洗脑,这就是「同化」。
大神说的很本质,本质的都过于抽象。简单的说,就是当一个人进入电梯,发现所有人都是背对自己的时候,超过半数的人也会生不由己地背对着门口站立。试想,当背对电梯门演变成为一种价值观的时候·····任何正对电梯门的人,都会被视为「另类」。
这种焦虑也是个人的。身而为人,总不能不留下一些遗憾,这些遗憾中最高等的莫过于「我的梦想没有实现」。若是彻底绝望倒也还好,偏偏人是会繁殖的,一个后代就会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孩子于是在「别人(就是爸妈)的梦想」的压力下成长。
笨鸟下一个寄托希望的蛋,这个决策证明了「笨鸟」的头衔当之无愧。每次看到有人因为孩子一点问题痛哭流涕时,X大叔总喜欢问:「你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吗?」不夸张的说,他们几乎都会被问懵掉。
父母最大的幻觉,就是将孩子当做自身的延伸,认为那是自己的一部分,可以用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那不是孩子,是工具。
社会与个人的双重焦虑,灼烧着可怜的家长们。解脱之法在于,让我们各自成为自己。
3
让家长的归家长,孩子的归孩子。
《正面管教》的作者尼尔森有个很核心的观点:真正智慧的家长不在于懂得多少理论和技巧,在于能够清楚地判断出哪些是孩子的事,哪些是自己的事。
我们常常承担了太多孩子的事情,疲惫不堪,孩子常常承担了太多父母的情绪,也疲惫不堪。何不学会放手,还各自一个轻松。有人说,带孩子,要像放风筝,他飞的高,飞得远,可能有风险,可能会跌倒,但没关系,因为我手中有跟线。这大概是最轻松自信的育儿心态了。
父母轻松自信了,孩子才有童年。愉快的童年,是孩子应得的奖赏。一面是青青的草地上,孩子的欢笑,阳光与蝴蝶;一面是沉默地房间,刻苦的汗水,补习练琴。让我们扪心自问,哪一个场景更能给人愉悦感,如果你是孩子,你又会选择哪一个画面?至少当我回忆童年时,我能清晰记忆的是夜晚的萤火虫,柑橘树上的金龟子,草丛里的蝗虫,而那些学过的书法、练过的画,真是一点也不会了。
父母轻松自信了,孩子才会真正成长。成材与成长,是全然不同的理念。聚焦于成材,可以培养出一个成绩优异的好孩子,然而他可能在撞人之后再将人碾死;可以让他考上好大学,然而他可能因为一句话将室友全部杀害。成长的教法不是这样,一个人成长无关知识量,成长是思维的清晰,心智的成熟,成长的人更加理解他人和世界,也因此更加幸福。
4
成长是一道概率题。
X大叔反对一切控制性的教养。但如果一定要控制什么,请控制孩子成长的环境吧。《奇葩说》里陈铭说:当代的育儿理念中,我们的对象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成长的环境。
养育孩子,就像培养一株花。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良种,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施好肥,管理好水份,阳光和空气。然后静静的看着,等待种子发芽、成长、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