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命的关照要保持这两个态度,一个是承认生命根本上的断裂。一个是活在现在暂时筑起来的世界里。修行就是让自己行走于这条路线,犹如一个走钢丝的人,一面是连续的行走,一面是可能的掉落。
你有过在梦里梦见你平时不会想到的人吗?甚至是一个你很讨厌的人,但他会在你的梦里不期而遇。
每个人都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有些人你会没理由的喜欢。有些人会没来由的厌恶,然而无论喜欢或是厌恶,这个人都粘贴在你活着的整体中。
你有没有特别的喜欢什么?你的生命里对这个东西天生的缺乏免疫力。比如喜欢水,一听到雨声,人就立刻兴奋起来。
你知道父母的年龄吗?我们希望父母永远健康地活下去,一直陪伴着我们的生命里。可是断裂是必然的终结,那就是死亡。所以,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你有过痛苦吗?当痛苦来临时,你是逃避还是接受呢?如果您选择的是逃避,那么你永远也打不开生命中的另一扇门——“灵”,只会待在你自己的“心”里,如果你选择勇敢地接受,并深化这种断裂的伤害经验,才能让伤害本身愈合,而不是沉溺在“心智剧本”里。心智剧本的操弄就是一般书本上讲的“如何度过悲哀?”“如何帮助你成长?”“如何获得成功?”“如何拥有得意人生?”
生命有两种状态,就是活着的连续性以及随时都可能面临着死亡的断裂性。这种冲突会使人产生两种反应:一种人认为自己刀枪不入,神仙附体;一种人认为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这两种反应是两种极端,我们一般人都活在这两端之间,既不走纯“心”,也不走纯“灵”,而是走在心与灵的中间路线。
懂得流眼泪,意味着对生命有限,宇宙无限的臣服。懂得敬畏生命,使得我们得以处在“连续”与“断裂”之间的“濒临”状态,即存在于“连续”却又将“连续”打薄到隐约间透着“断裂”的晕光,随时保持自己无依无靠的“畏”的经验,而不是把自己包裹在“连续”意识里。
保持这种双重的生活态度,就是生死学的修行。修行的核心在于接近“断裂”经验,稀薄化“连续”意识。方法有二:一是对世事的认(当)真中含着根本的不认(当)真,对人对事不必“无限上纲”,对“成事/不成事”以缘生缘灭为关照,任何人事都以根本的断裂为终级的基础;二是保持双重的存在,一为直接的“在世”;一为“不在世”,前者为“心”,后者为“灵”。
也就是说,对于生命的关照要保持这两个态度,一个是承认生命根本上的断裂。一个是活在现在暂时筑起来的世界里。修行就是让自己行走于这条路线,犹如一个走钢索的人,一面是连续的行走,一面是可能的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