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上学习的一首诗

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在浩瀚广阔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名垂青史的毕竟只有少数得到命运女神垂青的幸运儿,而我们,穷其一生恐怕也逃不出“大多数”这个无奈却平淡的集合。

可正像杜少陵所说的那样,“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肉体虽然终将伴随着落日斜阳渐渐沉没,留下的珠玑笔墨却会在明天依然升起,诉说着我们曾经的存在,寄托着每一颗温暖清澈的心。所以当年在兰亭曲水流觞的王右军“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首七绝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唯一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诗人,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千古传诵、臻至化境的传世佳作,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

唐珙,字温如,生平无记载,仅知“珙豪于诗”。他父亲唐珏是南宋义士,曾于元僧盗掘南宋皇陵之时,偷拾诸帝遗骨并重新安葬,使得免受元僧亵渎。虽是元代人,唐珙也应受其父教,知侠义,亦可谓南宋遗民。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两句中一个“老”字不可轻易放过。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悲秋之情隐隐而出。

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思。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而此时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凄寒萧索了。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一个“老”字,融情入景,真可谓达到神而化之的地步。

再看颈、尾联:“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

突然想起了于湖居士《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一句,与唐温如词句何其相似。秋风已久,赏景渐忘景,不分是天上星、水中星。

夜深思量长,怎知何时已醉?昔杜甫心怀长安,所目疮痍,“春水船如天上坐”,但悲其生不能已,故无缘这般深然长醉、安然入梦。泊舟、泊梦,天河或曰星河,景中或曰境中,所思或曰所忘。

诗人的梦境,满船清梦,是诗人思量着的人生。然而,秋湖相往来,物我无碍,陶然自在,正是快哉。亦真亦幻,愈是明了,愈是痴然;境中心中,却深沉了,方潇洒了。所以,境界深了,夜即梦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
    独行人间不孤独阅读 362评论 0 2
  • 陆游诗集(Z1) 杂赋 养疾清溪曲,风林几著霜。细书如助嬾,薄酒不成狂。 老叹朋侪尽,闲知岁月长。柴门偶一出,倚杖...
    汉唐雄风阅读 10,402评论 1 11
  • 今天我下载了趣头条还有今日头条,发现里面最赚钱的是邀请好友... 然而我并没有那么多好友给你邀请啊,我本来想的是靠...
    Hamsterr阅读 505评论 0 2
  • 安放,我老公要跟我离婚 秋月在微信上给我发了这个消息,我愣了一下,又不以为然。按他俩相处剧情发展来看,走到这一步只...
    阿碧是我阅读 167评论 0 0
  • 创始人是否愿意将自己的钱投入到自己事业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忽悠别人出钱支持他的梦想,这恐怕不符合逻辑
    我是一个好人吗阅读 23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