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把“坚定”刻进了选择,把“坚韧”揉进了骨头。
我们一定见过这种人:说要减肥,办了卡却只去了三次;说要学技能,买了课却让它在收藏夹吃灰,点开一次后就再也没有去学习;说要搞副业,试了一段时间没收益就秒放弃。
他们不是没想法,也不是没能力,可总是反复折腾,最终做了很多无效动作,为何会这样呢?
是因为少了能让想法落地的两个核心:坚定和坚韧。
01 很多人总觉得“成事得靠运气”“得靠天赋”。
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敢拿我25年工作经验坦诚,真正把事做成的人,哪个不是靠“选准了就不晃”的坚定,和“摔疼了还能爬”的坚韧?
经典图书《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明知和大马林鱼较劲九死一生,还是咬着牙硬扛,哪怕最后只剩一副骨架,也没人敢说他没成事。
他的坚定是“我要捕到它”,他的坚韧是“就算被拖行三天三夜也不松竿”。
这种劲头,诉说了成事的底层逻辑。 02
坚定是什么?
坚定是你知道“这事值得干”,就不会被杂音带偏。
有人想做内容,刚发几条没人看,就有人说“你不是这块料”,他听了,立马停更;
有人想创业,刚遇点资金紧张,亲戚就说“安稳上班不好吗”,他听了,转身放弃。
自己没有坚定的想法,就容易内耗。
自己没有坚定的想法,就容易迷茫。
自己没有坚定的想法,就会反复。
可是,那些做成的人,早把这些声音当空气,他们清楚自己要什么,别人说破天也动摇不了。
简单了说,他们想明白了,真正地想明白了。
就像《原则》里达利欧说的:“如果一件事符合你的长期目标,就别被短期的质疑打死。”
这就是坚定的力量:不被瞎建议干扰,不被小困难吓退,认准了就一条道走到黑。
坚定,打破了黎明前的黑暗,能让我们获得力量。 03
那坚韧呢?
坚韧是你知道“这条路不好走”,却还愿意把苦嚼碎了咽。
有人考公,考了两次都败在面试,他没躺平,对着镜子练表达、找前辈抠细节,第三次终于上岸。
有人下班摆摊卖手工饰品,起初每天守到深夜也只卖出几件,被路人质疑“不务正业”,家人也劝“找个安稳兼职”。但他没放弃,研究顾客喜好调整款式,在社交平台分享制作过程积累粉丝,被质疑时就回“我在为自己的热爱死磕”。就这么坚韧地扛了大半年,从夜市小摊做到线上店铺,如今每月副业收入比工资还高。
有人这些人不是不怕苦,是明白“苦熬过去就是甜”。
就像曾国藩说的“打脱牙和血吞”,哪怕摔得再惨,也不喊停、不后退,把委屈藏起来,把力气全用在往前冲的路上。 最可惜的是,太多人败在“差一点”上。
差一点坚定,就因为别人一句“没必要”换了方向;
差一点坚韧,就因为一次失败认了怂。
有人做产品,都快上线了,却因为合作方临时变卦,直接放弃,可没过多久,就看到别人做同类产品爆了——他不是没能力做,是没扛住最后那口气。
还有人想考证,坚持了一个月,书看了一半,却因为一次模拟考没及格,就觉得“我不是这块料”,结果证书永远成了“没完成的梦”——他不是没毅力,是少了“就算跌倒,也能爬起来继续跑”的韧劲。 成事从来不是一马平川,是翻山越岭的路。
路上会有质疑的唾沫,会有难咽的苦,会有无数次想躺平的瞬间。
这时候,坚定是指南针,让我们不跑偏;坚韧是防弹衣,让你扛住伤。
就像那些做品牌的人,一开始没人买账,他们坚定“要做有价值的产品”,不搞低价倾销;遇到复购率低,他们坚韧“打磨细节、优化服务”,不急于求成,最后靠口碑慢慢站稳了脚跟。 别再等“时机成熟”了,也别再怕“做不好”了。
想健身,就从每天跳15分钟操开始,坚定“要健康”的目标,坚韧“不因为累就躺”;
想搞钱,就从研究一个小项目开始,坚定“要突破”的方向,坚韧“不因为没收益就撤”;
想成长,就从读一本好书、学一个技能开始,坚定“要提升”的信念,坚韧“不因为难就弃”。 04
天赋决定起步多快,运气决定能抓多少机会,但坚定和坚韧,决定能不能走到终点、能不能接住机会。
那些我们羡慕的“做成事的人”,不过是比我们多了点“选对路不回头”的轴劲,多了点“扛住苦不撒手”的狠劲。
别再让“犹豫”和“懒惰”拖垮自己,用坚定锁定方向,用坚韧碾碎阻碍—要相信,每一次硬扛过去的难,都在把自己往“做成事”的那天推。
首发公众号。